这是一部逸出了人们视野的成功之作,虽然它也谈不上伟大,但非凡是配得上的。这也就是单单提它的原因。不提及作者那是因为作品本身最能够说明问题。就像《红 楼梦》广为人知而曹雪芹没几个人能够记住一样,《白鹿原》的作者是谁似乎已经并不重要。可以想像,没有《白鹿原》,文坛上是不会留下“陈忠实”这三个字 的。而如今,陈忠实及《白鹿原》都注定要进入文学史了,剩下的只不过是分量轻重的问题。
无疑《白鹿原》是对农村反映得最为地道与扎实的作品。纵 览全文都给人一种大气沉郁、凝重古朴、疏缓有致的感觉与回味。虽然有一部《百年孤独》挡去了不少光彩,但《白鹿原》仍然是独特的,也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它 不仅写得地道好看,而且也极富回味的余地。在本世纪初年到本世纪中叶这段历史叙事中,小说都紧扣白鹿原这块土地,把所有大小背景及历史的更变都巧妙地揉进 了白鹿两家的演变之中。从而也使人们在故事的讲述中同时看到了大历史及此背景下农民那丰富的生活细节。可贵的还有它透显出来的丰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及内涵。 当然,鲜明的人物形象及雍容大度的叙事风格都使小说增强了感染力。看过了《白鹿原》,我便实在地看到了中国小说的希望。任何简单地否定《白鹿原》成就的结论显然是草率的,毕竟,没有对白鹿原这块关中大地的透彻把握及对中国农村历史现实的深刻领悟,是无论如何不可能有如此卓越的表现的。
自然,《白鹿原》有它的局限。它不仅回避了历史血淋淋的一面,而且也把农村生活简单化了许多,特别是后半部的处理有些一般化。实 际上,过分重视了白鹿两家三代人的明争暗斗而把原本更丰富的农民生活真实置之不顾是一大不小的损失。这点也可以同时引申到人物太典型这一弊病上面。除了白 鹿两家,数得上的人物不过七、八个,而且大都与白鹿两家有着密切关系。这对于一部四十万字左右的长篇而言是不合适的,也是不明智的。这点很能说明小说后半 部一般化的问题。另外,看过了小说,我们找不到我们需要的意义或者契合我们需要的心灵表达。所有这些,也就是我定义这部小说并非杰出或伟大的缘由。但不管 怎么说,《白鹿原》的出现意义重大,甚至给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中国的巨著只能是农村的巨著,而作家也只能是农村的作家。(这句话我想不用解释,只要不从字面上理解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