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再谈“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书评人:王耀祥 2010-05-24 22:29 赞[0] 收藏

  此书作为佛教入门书不错。喜欢里面的图片,注解对我来说更有收获。以下为看此书时对佛教经义的理解,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曾经与一位网友讨论,她说,做人就要努力奋斗,因为如佛所说,“唯我独尊”。我并未听过佛教中有“唯我独尊”这一说法,她说她是从台湾的一位女作家所写的有关佛教的书上看到的。今日才发现,原来在《神会集》中有记载:“太子诞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天上地下,惟我独尊。”原来出处在这里。太子即释迦牟尼。这只是后人的杜撰罢了。佛有大乘与小乘之分,大乘顿悟成佛,而小乘只能靠念经、修行、礼佛来参悟了,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世众慧根不同罢了。如同佛所说,“我传教四十余年,未著一字。”但后人却视佛经为经典,佛说,你们不可崇拜我做偶像,但现世之人崇拜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佛说,我的正法只传500年,后1500年世人将崇拜偶像,之后将进入末法时代。眼下观之,都为佛祖言中。

  

  ■ 六道轮回

  六道即:天道,阿修罗道,人道,饿鬼道,地狱道。

  英豪:天道,最理想的境界,只有极乐而无痛苦。阿修罗道,很类似神话中的金刚,有善根,但有人之情感。人道,痛苦与快乐的集合体。饿鬼道,因贪欲而入此道。地狱道,恶之所集,受苦之地。六道轮回,也就是说,这六道不停轮转,天道可能入地狱,也可能入人道,地狱道也可能入天道,阿修罗道,一切轮回,均属无常。但后世经书,把这六道描述成六种具体的境地,并说天道只享受极乐而不在轮回之中,既如此又何叫六道轮回?此说当为小乘佛法,依古之大德所言,即黄叶止儿啼,空拳诳小儿罢了。佛说:“一切有为法,如露亦如电,如梦幻泡影,应作如是观。”修至大乘,见有此说,也就一笑而过了。

  

  ■ 四众:比丘(和尚),比丘尼(尼姑),优婆塞(男居士),优婆夷(女居士)

  

  ■ 修行方法

  大乘:顿悟成佛。

  小乘:小乘又分五果,初果(须陀恒),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缘觉(辟支佛)。此种划分乃对修行的不同境界的描述。

  

  ■ 十法界

  四圣界加上六凡(六道)即十法界。

  四圣界为:声闻,缘觉,菩萨,佛。

  四圣界是大乘小乘修行的四种结果。声闻,也即听讲,自身缺少慧根,但却能自律,一心向佛;缘觉,缘即十二因缘,缘觉即明白了因果轮回,出世而不受苦;菩萨,能自觉而觉他之人;佛,自觉觉他,并修行圆满出世之人。

  

  ■ 五欲:色,声,香,味,触。我们通常说六欲,是再加上一个法,又称六入,就如不可躲避的浸入我们的身体与意识之中。七情,即:喜,怒,哀,乐,爱,恶,欲。

  

  ■ 六根(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与六欲(六入)相应,这是无明(愚昧)的根源。

  

  ■ 四大:地、水、火、风。四大皆空,也就是说连地、水、火、风都是空的。这与道家学说“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比较类似。

  

  ■ 十二因缘

  即: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关于十二因缘,南师讲得很明白了。不过,感觉南师有一个字没讲太明白,就是“缘”字。南师并没太讲这个字,有点忽略了,因此,在次序上似乎是说反了。所谓的缘,就是源于,起于,因为。无明缘行,无明因为行为而起,也就是说,行为造成了无明,生缘老死,也就是说,生是因为老死而来,因为有老死,才有生。十二因缘,都是这个关系。所谓的十二因缘,也就是十二种因由,因果。呵呵,如果我在字上较真,那是我着相了。

  

  ■ 苦集灭道(四圣谛)

  苦,世间一切苦的统称。集,集聚,因果轮回的原因。灭,即解脱,离苦得乐。道,离苦得乐的方法途径。四圣谛为释迦牟尼悟道后于野鹿苑为五贤者始说此法,故曰圣谛,谛为真理之意。《心经》曰:“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真正到了真如之境,所谓的苦,所谓的因由,所谓的解脱,甚至方法途径都一起消失了。

  

  ■ 八正道

  道即苦集灭道中的道,八正道即修成正果的八种途径。此八种途径为: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也并非每个人都一定要按此顺序修行,有些人可以跨过前面的阶段也直接进入正精进,正念,因为这种人已经具足正见,正思,正语,正业,以佛教来讲,就是慧根具足。见即意见,观点,看法,正见即好的意见,观念。正思即好的思想,正语即好的语言,正业即好的行为,正命即从事好的事业,正精进即朝着好的方向修行,正念即有好的念头,正定即行住坐卧皆于定中。这其中实际上又有一个因果的关系。定决定念,念决定精进,精进决定命,命决定业,业决定语,语决定思,思决定见。念与定乃人生一切之源。故古之大德教导后学之人注意看好自己的念头,知道自己的念起于何处。定并非一定要禅定才能入定,正定就是随时随地皆于定中。

  

  ■ 有为法与无为法

  法,方式,规律。有为法,世间一切自然的和人为的可觉知的方式方法,亦即自然所运行的一切和人所做的一切。无为法,超脱有为法之外的、造成有为世界的原因与方法。老子曰“为无为,而无不为。”此无为与释迦牟尼所言“无为”同义,乃指大宇宙的根本的运行法则。释迦牟尼曰:“一切有为法,如露亦如电,如梦幻泡影,应作如是观。”如是,就这样,就如此,怎么样呢?即是空,空是怎样?呵呵,悟者自明。

释迦牟尼的故事(赠观音菩萨的故事)全彩插图增修版(百年畅销)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2-11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王耀祥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