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宋代经济史杂谈

书评人:迟竹强 2010-09-18 17:51 赞[1] 收藏

  首先,宋的主要经济收入是两税收入吗?翻任何一本经济史都可以明白的告诉你——不是。宋的赋税收入主要有公田之赋、两税、丁口之赋、杂变之赋。而宋的赋税收入的大头,不在两税,而在杂变。 

    再说客户,把“客户”规定成“佃农”,楼主这个手段可不高明。“客户”分乡村客户和坊郭客户,所谓“佃农”,不过是前者,事实上“客户不仅是农业生产上的直接生产者,也是手工业劳动者的主要来源”(对不起,小抄了一下书)。大量“客户”确实是流向手工业的。 

    而“客户”,和我们印象中的“佃农”是一回事吗?恐怕也不是。宋的客户有自己的独立户籍,并且法律允许并鼓励客户购置田产从而转为主户。终宋一代,客户的数量始终保持在30%——40%,而北宋半自耕农的五等下户始终在25%,南宋在35%。就是因为一部分下户变为客户,而一部分客户变为下户甚至中户。两者的流向是交互的而非单向的。而这些客户的生活也如楼主说的那样吗?也未必!首先客户是不需要直接负担国家的各种税收的,因为这些税收征收的对象是主户。客户所需要的只是向地主交纳地租,地租分两部分,首先最基本的是定额地租,这部分是固定的,不分丰歉年,歉收客户自己吃亏,丰收增产的也归客户自己,地主一般不干预生产。第二部分是增租划佃、添租请佃,随着土地产量的增高,地主也想多捞点,于是就在这部分增加地租,这也是客户和地主矛盾最激烈的部分。但宋的客户有迁徙的自由,也就是说,如果不满地主,可以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自主离去。这意味着什么大家也可以清楚了。哪里像楼主说的那样耸人听闻。而楼主要认为宋的资本注意萌芽是传奇,那也只好由得楼主了。至于拿清的圈地来比,只能说楼主的有色眼睛度数颇深。以至于睁着眼睛胡说了! 

    “宋朝税赋的繁重众多史家早有议论,“积贫积弱”的说法也非无因”——凡是在网上攻击宋的人都要说这句话,好象还真有道理,宋的赋税那么重啊!可是,事实上他们都漂亮的玩了一手“支解大法”,把自己最需要的部分挑出来说,而对对自己不利的部分视而不见,连史家的论断都要切一半,挑需要的东西而把另一部分丢掉了。究竟是什么部分呢?下面怎么在说到的地方点出来。而这部分也是宋“税赋的繁重”的根本原因。 

    咱们也跟着楼主的步子,一点一点来看看楼主是怎么妖魔化宋的。 

    (一)两税 

    楼主先讲唐两税就出了个大漏子,首先,唐两税外就没有力役了?这就是笑话了,唐两税实施后,力役并没有随着“庸”的并省而取消。唐两税规定“余征赋悉罢,而丁额不废。”这已经是为力役的继续存在留好了路。唐两税法实施后,庸并入两税,力役仍然据丁征调。“发丁夫”、“驱役”、“征调”的记载不绝于史册。而且在力役之外,还有与两税无关的杂徭、色役和最重最大的兵役。说唐在两税后就“不得再行征发百姓为政府做无偿劳动”实在是笑话。而楼主偏要这么说是为什么呢?——只有一个目的,妖魔化宋。仅此而已。 

    唐的创新是出现并推广了和雇(到了宋改叫差雇,宋也有和雇,但概念不同),而宋继承并发扬了这个创新。

应该读点经济史

作者:(美)克拉克 著;李淑萍 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9-01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青南萍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