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末多如牛毛的农民起义军中,称夏王的窦建德得到的民心和士子之心显然要多得多,因而在河北一带有相当的实力。但后来却不知是怎么考虑的,从唇亡齿寒的角度出发,去救已被李世民围得水泄不通的、而且为人很不厚道的、盘踞在洛阳的“郑帝”王世充。结果,李世民顶住两头夹击的压力,大败夏军并生俘窦建德,于是王世充在绝望中投降。
但奈人寻味的是二人投降后的不同结局,按理说王世充奸诈狡猾、作恶多端,应处死才对,但最终却被赦免;而窦建德为政爱民、为人厚道,在他作战的经历中还没有屠过城(李世民都屠过城),对俘虏的唐朝宗室如李神通、大将徐盖等都给予礼遇并释放,但唐帝国似乎并不念这些好,依然杀了窦建德,让人很不服气。类似窦建德遭遇的还有割据湖北一带的梁政权首领萧铣,虽然不残暴,而且还主动投降,但还是被杀。
所以,从对窦建德等人的处理,大体可看出李渊及其智囊团对待投降的割据首领的主导思想,即越是得民心、越没有劣迹的越不放心,以杀为好,否则其一日不死,潜在的号召力就不会消散,重新叛乱的因素就不会消失。而像王世充之类,本来就臭不可闻,就是活着也没有什么风险。
当然,杀了窦建德并不是绝了后患,而是带来了很大的后患,其旧部马上拥立刘黑闼重新叛乱,这个刘黑闼比窦建德更勇猛、更善战,而且还联合了突厥,河北一带迅速重陷战火,大面积反叛,名将罗艺(赐姓李艺)、李世勣等都镇压不住,先后派遣的李神通、李孝常大军都失败,只好打出最后一张王牌,让李世民亲自出场,整个平叛费了老鼻子的劲了。如果当初能给窦建德一个好一点的下场,那怕是隔几年再处置,也不至于后来的战乱。
总之,大唐帝国对不住窦建德,并为这个对不住付出了沉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