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亮剑》的热播激发了人们对《亮剑》、《历史的天空》等战争题材作品的阅读热情。一度并没有得到高度青睐的长篇小说,其精华部分在电视剧中得到了极度的强化和酣畅的倾泻。
《亮剑》和《历史的天空》两部作品的最大突破在于:把社会潜藏着的传统审美心理变成了现实,把战争题材领域呼唤了几十年的期盼变成了现实——掘出了中国式的“巴顿将军”。
关于“李云龙究竟是土匪还是英雄”的质疑,《亮剑》中的李云龙和《历史的天空》里的姜大牙(又名姜必达)这两位共和国将军,和过去战争题材的英雄塑造大大不同。他们有血有肉,辉煌战绩与个性棱角共生;他们的优点有多少,缺点就有多少;他们参加革命的动机起点很低——很难想像,姜大牙当初瞧不起新四军,一心要投奔“国军”,只因“一顿好吃的面疙瘩”和一见心动的漂亮女人,才留在革命队伍中。李云龙更是问题成堆:过草地违反少数民族纪律,枪毙战俘,为给老婆报仇,私自发动一场“战役”。他多次抗命,两次降级,三次复出。
书中主人公身上的草莽匪气,部分抵消了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光环,但却给21世纪的观众与读者带来了极大的真实感。从表面上看,李云龙、姜大牙的性格起点,降低了社会认知和接受的门槛。但实际上,《亮剑》和《历史的天空》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揭示了一个具有草莽行为的农民成为英雄的历史过程。姜大牙、李云龙的成长历程,是中国农民对红色革命与战争的理解过程。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改造自己,从而成为信仰坚定的革命者,但是,他们的个性并未消失,反而更加鲜明。他们不是“绅士般的巴顿”,而是“中国农民式的巴顿”。农民的思维方式,农民性格的成长过程,使两部作品获得极大了历史真实感。
之所以称李云龙、姜大牙为中国式的“巴顿将军”,因为他们身上,明显地具有中国传统绿林英雄行侠仗义的影子。他们的部分性格特征,带有武侠小说中侠客的印迹。他们不会惜命退缩,察言观色,随波逐流;他们对性情相投的战友肝胆相照,相濡以沫。对世俗小人的狗苟蝇营,则嫉恶如仇。即使脱去了军装,李云龙、姜大牙们也是生活中的好汉,他们符合中国传统的英雄审美标准。
鹰飞得再低依旧是鹰。人们不会接受土匪和草莽,却会接受带有匪气的英雄。在李云龙和姜大牙的性格中有一种天生的基因,他们仿佛为战争而生。裹藏在匪气和草莽中的,是他们对战场超人的感知力。对于稍纵即逝的战机,他们有警犬一样的嗅觉和土匪般的野蛮果决。战争中过人的生存能力和取胜能力,使得李云龙、姜大牙的形象带有一种货真价实的传奇色彩。
战争把这群军人塑造成职业军人。他们的事业就是消灭对手,取得胜利。他们在战场上进行残酷的厮杀,他们之间的较量,不仅是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较量,更是狡猾与更狡猾、机警与更机警、勇敢与更勇敢、野蛮与更野蛮、坚强与更坚强、幸运与不幸运的之间的格斗。这是以往军事战争题材作品中很少出现的。
李云龙、姜大牙们是战场一号,他们不按军事教科书的教条行事,他们使战场更具有偶然性,也深深打上了战场指挥官的性格烙印。从这个意义上讲,李云龙、姜大牙可以说是战争的王者,“战争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