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国学管理,从《弟子规》开始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讲师谭小芳
时下掀起的阵阵“国学风”,首先,我希望不要成为一种形式。比如,《弟子规》是儒家的一本经典读物,最近不少企业在学习,我也接触过很多老板,他们都希望能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宣讲,引导员工形成“忠诚、敬业”的道德品质。但正如我跟很多企业老板说的一样,企业老板自己是否也在学,自己是否在亲自讲,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否真的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在做?
当这些问题问下去后,很多老板都回答,“没时间,做不到”。那我就很怀疑我们的很多企业,在推行这种道德教育的初衷,让员工都成为“知书达理的好员工”,当然可以便于管理,但如果不是老板和领导亲自带头学习、以身作则,我认为企业很难真正地树立道德准则。
所以,知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官网www.tanxiaofang.com)建议我们的企业家与企业员工都应该读读《弟子规》。《弟子规》1080个字,本是童蒙养正宝典,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里面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管理最难的是人心。尽管寻求专业团队支撑是一种途径,但内部培训才是发展的真正造血机制。在工作实践中,谭老师发现,《论语》、《弟子规》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人的修身处方面体现得更为精妙。“芳华于内,恭必于外,致和于中,谓之华必和,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弟子规》这本典籍中强调“孝悌”、“忠诚”,不夸张地说,谭老师也带动了一批企业家寻找这样的方式缓解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矛盾。
《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几百年来《弟子规》这本小册子曾是做学生应有的标准,也是一个幸福人生的基础。依现代标准似乎很严格,但是古人觉得孩童从小就该有纪律及品德修养,那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纪律和品德修养,孩子长大后就不会有成就。譬如说,如果孩童从小就不懂得孝顺父母尊敬师长,长大后怎么可能会遵守礼法?
现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夫妇之间的关系,已完全变形。父母不像父母,子女不像子女,人与人之间不再讲求伦理道德。我们的心理环境被污染,我们的家庭制度被破坏,离婚率有史以来已达到高峰。我们诵读《弟子规》,旨在作为我们的指导方针,帮助我们首先以身作则改变我们自己,也由此改变我们的命运,并进而带领下一代走向一个和平的、和谐的社会与世界。谭小芳老师认为,《弟子规》的知名度虽不甚高,但其成就却比声名远扬的《三字经》要高出很多。仅就文字而言,它让我们看到,当今之世圣贤之言也未完全销声匿迹。在题为“真与信”的第二章中,我们还找到了在中文书中很少见的下列训诫: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见未真,勿轻言;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还有这样一个简洁明了的定义: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作者接着补充道: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可见,《弟子规》浓缩的是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谭老师(预定谭老师弟子规培训课程,请联系13733187876)表示,首先它教导我们该怎么孝顺父母和尊重敬爱我们的兄弟姐妹。然后它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所有人、事、物,要如何保持小心谨慎,要我们做一个有信用的人。接着它教导我们应该要平等地去爱护一切众生,要亲近仁慈、有德行的人,向他们学习。我们必须先把自己本分内的责任都做到了,如还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才可以更进一步学习研究文学艺术,来提升自己的精神生活品质。
“孝”、“悌”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固有的基础。“孝”是孝顺。“孝”的概念是要了解祖父母、父母与自己的关系。把“孝”字分开来看,上面与“老”字相同,下面是一个“子”字;表示老一辈跟小一辈是同一体,不像现代人有代沟。“悌”是指兄弟姐妹之间彼此诚心的友爱。在此用来衡量做弟妹的在外对兄长应有的标准原则。“信”是必须要落实古圣先贤在经典里所教诲的,要做到才是真信。“德”是人的道德修养。另外,古人还有“五常八德”之说。“五常”是仁、义、礼、智、信。“八德”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谭老师建议:每日晨起和入睡前各诵读一遍。三个月为一“疗程”。总的来说,企业员工学好《弟子规》,对于“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新闻链接1:
董事长带着4个高管在门口列成两队,只要看见有员工来上班,就鞠个躬,说一声“早上好”,员工也马上鞠躬回礼。这是(浙江)一家生产卫浴产品的公司。办公室的蒋主任说,躬迎员工,已经实行了7个多月,只要不出差,董事长就会率领几位高层,早上6:50到公司门口,一直到7:30上班。
“去年年底,我们董事长在一家培训机构接受了5天的传统文化教育,回来之后,他就让人印了2000本《弟子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全书分五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作为启蒙养正,教育子弟的读物,影响仅次于《三字经》),从高层到普通员工,直至经销商,人手一本。然后决定公司高层,每天都到门口躬迎员工。
新闻链接2:
第一家企业孔子堂。方太孔子堂是茅忠群亲自在企业内建立的一个儒学课室,目前主要用于儒学的相关教育,包括内部的儒学宣讲与学习交流、外聘国学导师现场授课等。问及在企业内建立孔子堂的缘由,“要推行一种文化和思想,需要一个场地,这是建立孔子堂的初衷”茅忠群给出的答案直截了当。从2008年推行儒学管理至今,茅忠群已经亲自为员工专场讲述儒学理论近十次。
谭小芳老师点评:
“经济发达国家都有自己的管理模式,欧洲有欧洲的管理模式,美国有美国的管理模式,日本有日本的管理模式,中国在若干年后要成为发达国家,一定也要有自己的管理模式,我觉得儒学完全可以与实践管理相结合,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且要中西合璧。也即是前面的标题——以礼治企”。
孔子将古人祭祀礼仪中的“礼”从宗教范畴推广成为人文世界的行为规范。“礼”不仅是等级社会的外在形式,而且与人的内在理性结合在一起,使“礼”的实践成为人的内发行为,达到自我控制,“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茅忠群在感性的“仁爱”基础之上,推行理性的“礼”,即为管理的规范与制度。
儒学作为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学派,在思想上形成了“仁”与“礼”的一种张力结构,运用到国家政治实践中,成为指导性的原则,曾取得卓越的管理成效,深受儒学影响的国人,从思想上具备认同的基础,笔者强调说可以治理国家的思想,肯定是可以管理企业的。所以,不管是国学,还是礼仪,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提高素质——那么,企业家应具备怎样的素质?东西方文化的国家各有相近或相异的看法,谭小芳老师认为,作为中国式的企业家,以下条件和素质供参考:
◆政治思想素质。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顺应潮流和趋势。
◆道德情操素质。形成优秀的职业道德和工作风格是企业家发挥知识、才能作用的重要保证。
◆个性、气质修养。特别是志气、毅力与事业心最为重要。
◆知识素质。企业家应具备较高的现代化的经济、技术知识,眼界开阔,思路敏捷,敢于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功的管理经验。
◆竞争素质。企业家的竞争素质是企业家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体现。
◆能力素质。企业家要掌握管理企业的多方面能力和技能。如决策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协调能力、用人能力、及自制能力等。技能方面主要有:文字技能、语言技能、外语技能和计算机操作等方面。
◆心理素质。坚忍不拔,富于创新,敢于承担风险,在任何困境中勇于开拓进取是企业家应具有的普遍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企业家成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企业家做好领导工作的最基本的条件。
◆社会活动素质。具有高超的社会活动与交往的素质,特别是精通与灵活运用公关、人际交往、礼仪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
◆善于利用“外脑”、重用专家的素质。善于发挥智囊组织的作用是提高企业声誉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谭老师强调:只有具备以上现代企业家的素质,才能使企业家真正成为:事业的探险家、经营的战略家、脚踏实地的实干家、管理的艺术家、学术渊博的科学家和颇具风度的外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