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书摘:为什么自然资源是“祸”而不是“福”?

书评人:郝金刚 2011-04-06 08:52 赞[0] 收藏

  第一种解释是:当一个人的天赋资源过剩时,他就会缺乏创新、增长的动力,特别是意外财富则更容易使人变懒。16世纪、17世纪的西班牙就是一个经典案例。在征服了中、南美洲并使这些盛产黄金、石油资源的国家成为殖民地之后,西班牙一下子获得了巨大的意外之财。那时候的西班牙帝国只知道尽情挥霍,而不是在殖民地及其本国利用“富”来造富。在消耗完来自殖民地的金银财宝之后,到17世纪末西班牙王室已经债台高筑、濒临破产。

  第二种解释是:运输技术与能力的进步使自然资源的运输费用大大降低,其结果是虽然一个国家缺乏自然资源,但只要它有好的加工与制造技术、好的制度机制,那么它可从资源丰富的国家运来所需的原料,加工制造后再把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以钢铁制造为例,二战之前由于运费高昂,铁矿石储藏量丰富的德国、英国和美国在钢铁、机械等工业方面占有自然优势,因而发展很快。但二战期间由于美军同时在欧洲和亚洲参战,钢铁需求量猛增,到1940年所有海运轮船全部都投入了军事运输,但是还远远不够。

  于是,罗斯福总统1941年1月宣布拨款3.5亿美元,要求在3年内设计、制造3000艘既经济又有可靠海运性能的万吨货轮(3000艘高吨位货轮相当于二战前世界所有货轮数量的一半)。对于一个当时只习惯于少量生产的造船业来说,这种大批量的生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那次压力确实促使美国的造船业设计出了可以低成本批量制造万吨货轮的生产线。到二战结束时,共完成了2742艘以“Liberty Ships”命名的万吨货轮的制造。二战之后,这些货轮都投入民用,更重要的是,那种批量造船技术不仅为世界提供了大量的万吨货轮,而且使货轮价格大大降低,海运费用随之下降。

  第三种解释是:技术革新总能创造自然资源与材料的替代物,使任何贵重值钱的自然物最终被便宜的人造物替代而贬值。现在的各类合成板使原始木料无法升值,各类塑料可从强度上完全取代金属。还有就是技术上能力更强的替代物,比如铜,电线、电话线都用铜,这使铜的价值越来越高;可是,光纤电信技术、无线手机通信改变了一切,铜的价值就很难再那么高了。只要什么原材料都很值钱,那就给科学家、工程师们以激励去研究更便宜的替代物。因此,原材料的价值从长远看只能越来越低,守住自然资源不容易增加其财富价值,反而使其财富价值越来越低。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作者:陈志武 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0-01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郝金刚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