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166、讨论“讨论”

书评人:张海勤 2011-06-23 18:41 赞[1] 收藏

  讨论是问题工具。其功能是探索未知和总结、归纳、分析已知,是后天锻炼、培养的技能。在假设和事实之上,用相似的知识或者逻辑思维去运作,实现一定的目的或者寻找答案。以企业为例:讨论需要围绕企业的要求展开积极讨论,以寻找到实现企业目标的最佳方法。其讨论会需有章法可循,不是无边际的胡侃;更不是钻牛角尖或者掉入了无限循环的陷阱。对于该讨论会的主持人来讲,高屋建瓴、循道建设、识大体、实现讨论目标是其把持的原则。

  讨论需要诚信。讨论的目的是从循规蹈矩或者杂乱无章中找到企业或者组织亟需解决的问题或发现的新问题。讨论的主角是人,在讨论中切勿陷入了面子之争或者恶性攻击,更不能让矛盾爆发,失去讨论的良好土壤。参与者必须是以真诚的态度去面对讨论的主题,尽量避免与主题无关的讨论和制造不着边际的诡辩。意见相左,也需要坚持诚信原则,做出符合逻辑、甚至是对方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反驳,(当然也不是一团和气),以达到讨论的效果和目的。在诚信的基础上,也不能没有功利性,讨论的目的就是实现既定目标,这是有一定难度或者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因此必须具备责任心。

  讨论需专业精神。讨论是一种追求,对事物的新认识和对未知的探索让与会者交错在一起,需求解决“讨论”终结的办法。大家面对的是残缺不全和未知的探索任务,这不仅是一定范围内、一些人,至少是与会者大家需要寻找的答案,也是大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或者某个新问题。这是建立在一定“高度”上的“新问题”,没有一定的见识和专业知识,是不能探索出未来新知或总结出有积极意义的新见解的。除了知识上需要专业之外,讨论的方式也需要专业精神,不仅是简单坚持,而且有条件的努力或者无条件的付出都有可能,但都是专业精神,虽然道德情感的看法可能不一样。

  工具是讨论的属性,诚信是讨论的基础,责任心是讨论的逻辑思维发源地,专业是讨论的积极意义,耐心是讨论的使命。

  【例举】在企业管理,特别是大企业的管理中,讨论有时候成为了左右CEO的藩篱。一方面对立双方似乎各有道理,一方容不得放任自流;一方面想找到共同点,一方面又不能解决对立双方的问题,企业执行力就会下降,造成企业发展动力不足,企业员工信仰不坚定,没有激情。这就是我们常常把“领导者”描绘成“拍板人”的情感来历。

  

专业主义

作者:(日)大前研一 著,裴立杰 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6-01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梅秀兰
  • 个人名片 陈嘉珉
  • 个人名片 张海华
  • 个人名片 张海勤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