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放大痛苦方能成为领袖
作者:荣振环
最近看了易发久老师的一本书,领袖的风采。
以前圈内朋友聚会的时候,朋友常提到影响力集团和易发久老师。
大家都说他名字起的好,容易发,还能够持久。
所以,影响力集团这么多年取得卓越的成就和易老师的名字多少有点关联。
当然,这是一个玩笑。
领袖的风采源自易发久老师的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听过,但多少略有耳闻。
一门课程能够长青多年,自然是能够激发人们的共鸣。
书中提到一个例子:
一个培训师问学员:如果有一碗活苍蝇,你们谁肯吃下去?
所有人都摇头;
培训师又问:给你们1000元,谁吃?
只有1名学员举手。
5000元?
三名学员举手。
10000元。
20名学员举了手。
培训师又问:有没有人,无论给你多少钱,都不肯吃一碗活苍蝇?
16名学员举了手。
然后培训师顿了顿,问:现在假如有人用枪指着你的家人,假如你不吃他们就会开枪,谁肯吃?
所有人都举了手。
这说明,逃离痛苦的动力比追求快乐的动力大很多。
其实,很多情况下,一个人能够坚持不懈,克服万难取得伟大的成就,关键在于他之前遭遇过痛苦,他能够把痛苦放大百倍甚至万倍,他们也许无法理解为什么在他们看来痛苦至极的事情,那些普通的凡人却能够屈尊忍受。
换言之,成功者之所以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他们懂得放大痛苦。
简单举几个例子:
马云的痛
当年马云应聘肯德基总秘被拒之门外,换做他人,继续安心教书。可是马云选择了创业,也许他在内心当中放大了这种痛苦。难怪有网友如是评价:“长成那样,除了自己创业,还真没别的路子”。
说不定,长相也是马云心中的痛,他在内心当中放大无数倍,这才激励他一定要在万人之上,成为人上人。
柳传志的痛
柳传志84年创业的时候,已经是不惑的年龄了。你可能想象不到一个大龄科研人员不安分守己,却下海创业,到底处于啥目的,我们不得而知。但如果我告诉你,柳传志经历过文革的残酷,饱受着贫穷的折磨:他作为一个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所的研究员,分到那个所以后经过两年的努住在一间12平方米的自行车棚,冬天晚上生着炉子,早上起来房间里的温度是6度,夏天的时候如果外面是38度的话,屋子里面就是37.5度,里面还住了6个人。常见的尴尬事是在房间里蜂窝煤子做饭,墙上挂着铁丝凉衣服,做菜的时候一不小心碰到铁丝,袜子就会掉到汤里了。
如果一般人也就算了,大家都好不了哪去,但是柳传志内心当中也许就放大了这种痛苦,所以,下定决心走出去,这才有了今天的联想,今天的企业教父。
何享健的痛
千亿家电航母美的集团的创始人何享健也是一样。何享健当时很穷,周围的人都很穷。1968年,那时绝对不会是创业的良辰吉日。大家忙于搞批斗会和上街游行之时,年仅27岁的何享健却有一个单纯的想法:“乡亲们怎么就找不到一天6角钱的活儿?”其他人熟视无睹的生活状态成为了何享健内心当中无法忍受的痛,于是,他带领23位顺德北滘街道居民集资5000元创办了“北滘街办塑料生产组”,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依照这个逻辑,我们可以从身边无数企业家身上看到他们曾经经历过的苦难,这种苦难实际上无数人都经历过,他们选择了“忍”,而领袖是“忍无可忍”,原因很简单,同样的痛苦,领袖放大无数倍,所以他们才能够激发潜能,造就非凡。
所以,也许有人可以看到领袖的风采,但如果你能够洞察领袖风采背后的基因或逻辑,可能你也会产生忍无可忍、创造奇迹的豪情,从而真的创造一番事业。
这一切,也许仅仅是你将正常的痛苦放大了一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