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叫一声“发现”太沉重

书评人:郝金刚 2011-09-01 08:53 赞[0] 收藏

   ——写在《重新发现社会》加印之时

  早在接触本书之前,我就已经被一浪高过一浪的好评之潮拍击得鼻青脸肿了。按照最夸张的推介理论,不看,不仅是遗憾,而且也不是人。看了呢,我也担心自己碎嘴唠叨,招来滔天的口诛笔伐,但,我还是想拍点板砖过来。

  说实话,用“发现社会”这样的题目实在宏观得可怕,“重新”的定义也大气地一塌糊涂。而拿梁启超的《新民论》来类比,更显得螳臂当车了。相比于20世纪初封建帝制末期振聋发聩的民族启蒙,本书实在难当21世纪承前继后的重责。

  在我看来,梁启超的《新民论》是让不懂道理之人懂道理,而熊培云只是让懂道理的人更懂道理。形象一些说,梁启超是在努力让所有国人穿上鞋,熊培云是在努力让国人都穿上进口皮鞋。前者是划时代的举动,后者仅算是近三十年的一个初级探索。

  更何况用某种社会价值观给刚刚过去的三十年来断代原本就有些牵强。而时间上现在就给过去三十年盖棺定论似乎也早了点。毕竟我们大多数经历的人还活着,让生者自己给自己钉棺材,躺进去钉注定憋死,站着又不过是钉了一口漂亮的空棺材。

  如果按照书籍的普及和受众群体以及影响时长来讲,能同梁启超在20世纪初的呐喊相提并论的21世纪的书籍,我觉得只有中国历史教科书了。像朱学勤教授所说,新课本以文明史观代替阶级斗争史观,已经完成了用“人奶”代替“狼奶”的工作。这种从根本渗透的能力和效能是《重新发现社会》不具备,也不可能具备的。

  天涯有个叫daikinjj的网友对本书评论说:炒剩饭,开放社会及其敌人,通往奴役之路,自由次序原理。都是这些调调。想起来右派中学语文老师讲的话——前人已经把话都讲完了,后来人都是在死人口中讨饭吃。

  话说的偏激。但说明了其实不是没有人看出来,本书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崭新的观点和理论。只是把剩米饭炒得很好吃。虽然我不属于排斥和拒绝本书的人。相反,我很喜欢看这本书。美食在于味道。但是味道毕竟没有脱离菜系,还在八大流派中间翻炒蒸炸嘛。

  我的观点是把《重新发现社会》当做一本好书来读,好玩的、有趣的、有文采的书来读,怎么都行,就是别一本正经地读。那样对读者不公平,谁也没权利要求读者用什么心态来读书,对作者更不公平。那些莫测高深的评论不仅伸手隔开了更多的读者,而且带着强烈地个人倾向和观点解读原书本来平易近人的文字,铿锵地过了,听的人耳朵就要先聋了。尤为可气地是那些解读有些根本就是误读和误导。他们还不如我,连进口和国产的皮鞋都分不清,却不遗余力地向全国人民推销高跟鞋。如是将会产生多么恐怖的景象:没穿过鞋的会认为鞋子一无是处,对所有鞋子丧失兴趣;没穿过高跟鞋的人连走路都不会了;最后还是那些习惯穿了高跟鞋的高贵人在扭腰甩臀地自我卖弄而已。

  熊培云自己在谈到《中国不高兴》这本书时曾经说:我认为中国当下最重要的是让民众说说自己具体的不高兴,而不是大谈什么子虚乌有的国家不高兴。国家只是一个工具,它不具有情绪能力,这一点理应成为常识。

  这样的话听上去真的振奋而感人。这样的观点在本书中也体现得很充分。所以熊培云选择梭罗的名言作为本书的引语:我们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公民。这是对他自己观点的最好解读。

  作者肯定是具有强烈写作天命的人,遗憾地是,我始终没分清楚这种天命与自负的区别。如果想让人更善意地理解和接受一种观点,那么至少应该让人感受到某种善意。我以为所有文化人,主要是那些出了书,又希望书能好卖能获得好评的书的文化人,首先要承认自己是乞丐。乞讨于读者和市场的乞丐并不丢人。这同商品的属性并无差别。读者也是作者的衣食父母。要是作者都带着“咄,来食”的表情颠倒过来,他就活该赔死饿死。因为不食嗟来之食的只能是读者。

  据说交通系领袖梁士诒在袁世凯称帝前召集部署开会,开篇即语:拥护帝制就是不要脸,不拥护帝制就是不要头;要脸还是要头?结果一致通过要头不要脸。这样无可奈何的选择至今依然是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不一定是要头,却一定是要工作、要地位、要金钱,总之是为了已有的私利必须牺牲道德的公义。站在公义立场,如此不要脸自然无可原谅;但是站在个人立场,那就无可厚非了。重新发现社会的一个问题之一:就是强制要求人们在要与不要之间做个了断。借用一句别人对我说的话:如果人们知道自己长生不死,他还会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吗?

  说到天命和责任,我觉得中国现在的文化人,尤其那些社会历史学家,学问足够多了。就是粮食备的不少,炒出米饭来没味道。因为他们不知道盐在哪儿里。这也是他们成不了大师的原因。

  熊培云是不多的找到盐的人,也做出了味道了。但还不是全国通吃的味道。他是文化人,所以没能从更平民的角度看待和分析社会,也没有更多重的了解平民转换角色可能需要的条件和时机。打个比喻,他的鲁菜烧的厚重浓郁,但是对南方人可能太咸了,对农民工可能又嫌淡了。我很期待他的下一本书,期待他做出一道真正老少咸宜全民可口的大菜。

  无论如何,这是本值得一读的书,可以当做多种读本的书。既可以励志,也可以赏析,既能夜读,也能配茶;既有社会价值,也有复读功能;还可以当做作文范文。(文:予东)

重新发现社会

作者:熊培云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1-01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郝金刚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