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说,朱元璋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个奇迹,以农民身份登上皇位且皇祚绵延二百多年的只有他了。出身同样贫贱的皇帝刘邦至少还有个亭长的身份,而朱元璋彻底是个无地的农民并被迫当了流浪乞讨的和尚。但朱元璋的农民出身同样也决定了其统治下的王朝农民气息十足,有历史学家称明朝“漆黑一团”,而历史学家黄仁宇一提起明朝就几乎只有批评,认为其统治总体上是对历史的一种反对,即把宋元以来兴起的商品经济和思想活跃一并扼杀,以八股科举钳制思想、以原始生产维持自给自足、以极度集权和特务组织实行专制,历史遗祸极其深远,因为整个清朝又几乎全盘延续了明朝的这些黑暗制度,在同时代欧洲已经开始文艺复兴的时候中国却反向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
但不管怎么说,朱元璋确实是个传奇,所以后世关于朱元璋的研究作品多似牛毛。最近出现的《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以客观冷静地笔法再次对朱元璋的正面与侧面进行了描述,这勾起了我关于朱元璋阅读的一些回忆。想想朱元璋这一辈子也不容易,为了帝国的稳定和王朝的长久确实到了殚精竭虑的地步,然而苦心经营的局面经不住不肖子孙的折腾,更重要的是,精心设计的治国安邦之策也并没有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这老爷子估计也是在一声叹息中无奈地归天。因为,朱元璋至少有几个自己可能也难以理解的适得其反。
适得其反之一,越想治贪,贪腐越重。朱元璋治贪的力度可谓前无古人,不仅下手重,而且打击面广,更不讲任何情面。比如,贪污60两以上就要剥皮实草挂在衙门外,让人不寒而栗;有名的空印案、郭桓案,先后连坐被杀的有七八万人;一些地方因为官员杀得太多,只好让已经判了死罪的官员戴罪办公;朱元璋自己也说,东南各省的司官没有一个能任满期的。再如,对于那些有功甚至信任的官员也是毫不留情并不惜错杀,清官济宁知府方克勤不幸牵连入空印案,朱元璋也让杀死;户部尚书滕德懋被举报贪污,朱元璋随即命处死并剖腹,结果肚子全是粗粮菜草,竟是清官。为了清除官员中的腐败思想根源,朱元璋还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大诰》学习活动,以血淋淋的事实进行警示教育,然而收效甚微。到了朱元璋统治晚期,映入眼帘的依然是满目贪腐。朱元璋死后,腐败更是如脱缰之马一样发展,明朝也成了一个最腐败的王朝之一。为什么会这样?制度性的因素使然。首先,朱元璋的集权专制政策,让历朝的皇帝与大臣共治天下,成了皇帝独裁天下,官员只是办事的奴才而已,既然天下是皇帝家的,大臣当然会珍惜来之不易的权力中饱私囊。其次,过低的俸禄使官员难以过活。史称明代官俸最薄。根据张宏杰的测算,一个县令月收入不过五两银子,折成现在的工资也就一千元左右,这还包括办公经费和助手的工资在内,如果不贪污,真是过活不下去。所以,结果就是朱元璋感叹的无官不贪,而什么严刑峻法、思想教育、群众监督等,统统都不顶用。
适得其反之二,越想大权独揽,越是大权旁落。为了确保皇权的稳固和大权在握,防止大臣专权,朱元璋废了宰相,分权给六部;废了大都督,把军权分散为五军都督府,且互相牵制。然而这一制度的最大缺陷是,皇帝既当董事长又当总经理,非得事必亲躬、天天如苦力般辛苦而不可,且天下责任只系于皇帝一人,其他人都缺乏责任心。一旦皇帝的责任心出了问题,则天下不可收拾。为了防止人亡政息,朱元璋六年七改,撰写了《皇祖明训》,专门留给子孙们。但可惜的是,如同司马光为皇上编的《资治通鉴》皇上们不看一样,《皇祖明训》并未对朱明的继任皇帝们起多少作用。更要命的是,一旦皇帝懒得动弹,则帮忙的臣子或太监权力大得惊人,远超以前各朝代,皇帝反倒被架空。到了明朝第三任皇帝的时候,内阁就由本来的咨询机构开始参政,到了中后期,内阁大学士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实,强势首辅则权力更远超宰相,皇帝只有倚重。还有宦官的专权也是历史惊人,皇帝连动笔批奏折的力气也不想出,管理皇帝印章的太监就成了实际的皇帝,刘谨、魏忠贤等大太监,那个不是九千岁,皇帝只能在宫内吃喝玩乐,政务完全由太监与朝臣勾结把持。
适得其反之三,越想维护王室子孙,遗祸越深。可能是农民出身穷惯了,朱元璋为子孙们制定了异常丰厚的俸禄。皇子封为亲王后,年俸有五万石,是最高官员的数十倍,还不包括各种赏赐。同时,朱元璋还将王室子孙分封各地,拱卫中央。这些设计都是好的,但到后来的演变完全出乎朱元璋意料。一方面是王室的分封很快重蹈历史的覆辙,先是建文帝猛烈削藩,后来燕王朱棣起兵夺了侄子建文皇帝的皇位,再下来藩王地位一落千丈,沦落到了分在各地圈养的地步,连出个门都有禁令。张居正时期,一个藩王因被举报就能轻易被撤藩,而王府大院竟成了大臣的家宅。另一方面,藩王的优厚待遇又让其成为乱世的首要攻击目标,农民起义军攻打湖北、河南,首要的目标就是拿下当地的藩王,补充粮饷;一旦被农民起义军拿下,则藩王的结局很惨。明末驻守河南的福王就被农民起义军煮了吃肉。
适得其反之四,越是想捆住天下,天下越是不安分。出于对元末农民起义的恐惧和对其教训的总结,朱元璋想把农民牢牢捆在土地上,建立更为严格的保甲制度,不让其随意流动;又发明八股文,以理学严格控制天下士子之心,严禁自主思维;还把商品经济抹杀,恢复自给自足经济,征税也由银钱恢复到了古代的粮赋,官府兵营所用东西完全成了原始的实物配送制,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质量难以保障;又开展全面的农民思想教育,以皇帝所希望的道德模式来灌输和统领;还建立最为严密的特务组织,时刻监视官员的一举一动,严防不轨行为和议论。诸如此类,可谓绞尽脑汁。但可惜的是,到了明朝中期的时候,流民问题便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农民起义开始有组织、大规模的暴发;统治思想的朱熹理学也受到王阳明的“心学”强烈挑战,并一度完全被王学所替代,王学衍生出来的学派甚至将矛头对准了皇帝进行批判;朱元璋一心想扼杀的商品经济也以“青山遮不住”的态势蓬勃发展起来,商人和市民阶层形成,资本主义萌芽诞生。到了明朝后期,流民为主力的农民起义终成燎原之势,要了大明王朝的老命;而官员的腐败和对皇帝的漫不经心,更让崇祯皇帝临死前大骂“君非亡国之君而臣皆亡国之臣”。
除了以上之外,还有若干为朱元璋适得其反之举,这一切充分说明,朱元璋并不是神仙,而历史发展之进程也绝非一人一世可以控制,只可惜了一番苦心。更重要的是,一切矛盾的根子在朱元璋自己所设计的极为集权的专制体制上,而他却从未想过要改进一下,或者说不想改进一下,其他的一切办法如何起得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