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组织”作为一个正式概念是系统动力学的创始人、美国哈佛大学杰·福瑞斯特教授首先提出的。他是一位杰出的技术专家,是20世纪50年代早期世界第一部通用电脑“旋风”创制小组的领导者。他开创的系统动力学是提供研究人类动态性复杂的方法。所谓动态性复杂,就是将万事万物看成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仿佛是永不止息之流 。1956年,杰·福瑞斯特以他在自动控制中学到的信息反馈原理研究通用电气公司的存货问题时有了惊人的发现,从此致力于研究企业内部各种信息与决策所形成的互动结构,究竟是如何影响各项活动的,并回过头来影响决策本身的起伏变化的形态。系统动力学是福瑞斯特教授于1958年为分析生产管理及库存管理等企业问题而提出的系统仿真方法,最初称为“工业动态学”。福瑞斯特发表于1961年的《工业动力学》成为系统动力学的经典著作,书中详尽阐明了系统动力学的原理与典型应用。福瑞斯特深入思考复杂变化背后的本质——整体动态运作的基本机制。他所使用的是一套他自己发展出来的方法——系统动力学。它和自然科学界目前最尖端、深奥而热门的混沌理论及复杂性科学理论所阐述的概念,在某些方面具有相通之处。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也是一门认识系统问题和解决系统问题的交叉综合学科。从系统方法论来说,系统动力学是结构的方法、功能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的统一。它基于系统论,吸收了控制论、信息论的精髓,是一门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横向学科。福瑞斯特在1965年发表的《企业的新设计》一书中运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非常具体地构想出未来企业的组织形态——层次扁平化、组织咨询化、系统开放化,逐渐由从属关系转向工作伙伴关系,不断学习,不断重新调整结构关系。这是关于学习型企业的最初构想。
在福瑞斯特发表《企业的新设计》的1965年,法国人保罗·朗格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的世界成人教育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终身教育”的提案获得通过,在全球欣起了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教育革命。保罗·朗格朗认为,数百年来把人生分成两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工作,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接受教育应当是一个人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事情,教育应当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进一步提出组织学习理论的是被誉为“当代管理理论的大师”的美国哈佛大学的克瑞斯·阿吉瑞斯。1977年阿吉瑞斯有《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组织中的双环学习》,并于1978年与唐纳德·舍恩合著《组织学习:一种行动透视理论》,详细地界定了“组织学习”概念,同时对“组织学习”类型进行了划分。他们认为学习可以划分三种类型:适应性学习、单环学习以及创造性学习,并提出创造性学习是组织学习的发展阶段,这种学习方式能对组织规范进行探索与重建。在《组织学习》中他们强调:“优秀的组织总是在学习如何能更好的检测并纠正组织中存在的错误。组织学习越有效,组织就越能够不断创新并发现创新的障碍所在。这里所指的错误就是指计划与实际执行之间的差距,错误可能出现在技术、管理、人员等各个方面。”
在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倡导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企业界出现了研究和推广学习型组织的热潮。美国的杜邦公司、英特尔公司和联邦快递公司等世界一流企业,开始尝试建立学习型组织。初步统计,美国排名前25名的企业,已有20家按照学习型组织的模式在逐步改造自己。
实践的需要催生了理论的发展。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教授的经典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面世,首次对学习型组织理论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该书被《哈佛商业评论》评选为在过去75年中影响最深远的管理书籍之一,彼得•圣吉成为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奠基人。此后,彼得•圣吉的另两本著作《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方法》和《变革之舞——学习型组织持续增长面临的挑战》相继出版,更加深入地探讨了学习型组织的发展之路,描绘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方法、工具及实践案例,从而使学习型组织理论具有了更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并对领导者们应对挑战制订了战略。
彼得•圣吉是杰·福瑞斯特教授的学生。彼得•圣吉1947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 1970年在斯坦福大学完成航空及太空工程学士学位后,进入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读研究生,旋即被杰•福瑞斯特教授的系统动力学整体动态搭配的管理新观念所吸引。彼得•圣吉继承、普及、发扬光大了杰•福瑞斯特的学习型组织构想,致力于研究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理论、认识科学等融合。1978年,彼得•圣吉在麻省理学院获得了社会系统模型的博士学位后,他就开始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群工作伙伴及企业界人士,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将系统动力学与组织学习、创造原理、认知科学、群体深度对话与模拟演练游戏融合,发展出一种人类梦寐以求的组织蓝图——学习型组织。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是在总结以往理论的基础上,并通过对4000多家企业的调研而创立的一种具有巨大创新意义的理论,提供了一套使传统企业转变成学习型企业的方法,使企业通过学习提升整体运作“群体智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成为不断创造未来的组织,从而避免了企业“夭折”和“短寿”。由于其创新价值,并由于其已在无数美国企业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如今愈来愈引起理论界及企业的浓厚兴趣,并被喻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1992年,彼得•圣吉被世界企业界学会授予最高荣誉——“开拓者奖”。 彼得•圣吉也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大师。1994年彼得•圣吉出版了由大量案例和实验资料所构成的《第五项修炼II:野外工作记录》,详尽具体地阐述了应用“五项修炼”的策略技巧和工具。1999年彼得•圣吉出版了另一部著作:《变革之舞——“学习型组织”持续推动面临的挑战》,针对“时间不够”、“学习与己无关”等组织学习中所遇到的习惯势力的挑战,做出了多方面的详尽分析,阐明了学习与提高人的素质的关系。
2001年,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全世界掀起了一个实践的高潮,世界500强的许多公司都在试图建立公司长久的学习架构。由于实践学习型组织是一项长久的战略安排,很多人和企业在经历了热热闹闹的启动之后,或因为对学习型组织的真谛缺乏认识,或因为受阻而难于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许多企业渐渐地从“热潮”趋于“理智”,开始了更深入、更认真的思考和扎实稳妥的规划,旨在使企业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各种对学习组织理论的诠释和解说不断涌现,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深入人心。
关于“学习型组织”的定义,诸多学者都在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阐释。彼得•圣吉原始的定义认为,“学习型组织”是“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
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戴维·A·加文的定义是:“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也要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他认为,企业在真正成为学习型组织之前,首先必须搞清楚三个关键问题:(1)要给学习型组织下一个令人信服、易于应用的定义;(2)必须重视管理,建立一系列明确可行的指导原则;(3)必须确立良好的评估工具,以便对组织的学习速度和水平做出正确评判。
美国学者唐纳德·A·马恰德在他的组织学习系统理论中指出:“系统地看,学习型组织是能够有力地进行集体学习,不断改善自身收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获得成功的一种组织。”他提出学习型组织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学习子系统,组织子系统,知识子系统,员工子系统,技术子系统。
美国学者鲍尔•沃尔纳对学习型组织所下的定义是:“学习型组织就是把学习者与工作系统地、持续地结合起来,以支持组织个人、工作团队及整个组织系统这三个不同层次上的发展。”鲍尔•沃尔纳以实证研究法,对许多企业的教育和培训活动进行了深入的观察与分析,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阶段”模式,即企业学习活动的发展一般经历五个阶段:①无意识学习阶段;②消费性学习阶段;③有意识阶段,但学习活动与企业长期战略无明确联系;④学习纳入日常工作中,组织学习开始进入高级阶段,与企业组织的发展战略与经营目标紧密地结合;⑤学习与工作完全融合。
20世纪末,学习型组织理论传入中国。1994年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了彼得·圣吉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艺术与实务》一书,为国内各界研究“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实践探索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比较系统的论著。1996年上海学习型组织研究小组成立。1998年学习型组织研修中心成立,这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开放型非商业性研究与实践推广机构。1999年由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创刊。《学习时报》是我国宣传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的理论刊物。2000年中共上海市委在第十个五年计划《建议》中提出“不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构建学习型城市”的目标。同年首届“21世纪中国学习型企业论坛”在杭州举行。2001年“首届创建学习型组织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2002年杭州提出“创建学习型杭州”的目标。同年“山东省学习型组织研究推广中心”成立。山东省经贸委提出力争在“十五”期间使三分之一的省重点企业集团创建学习型企业的要求。同年9月,首届“学习型组织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彼得·圣吉博士应邀首次来华,并在大会上作了精彩的演讲。 2003年“愿景学习型组织促进会”在北京成立。同年年底第二届“学习型组织国际论坛”在昆明召开,彼得·圣吉博士再次带领其核心团队在论坛上与中方知名的企业领袖、政府官员一道共商学事。2004年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等九部委联合发文 《关于开展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的实施意见》。2005年年底中华全国总工会等九部委做出决定,授予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宝钢分公司等10家单位“全国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称号,授予沧州供电公司等10家单位“全国学习型组织优秀单位”称号,授予首钢总公司等76家单位“全国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称号;授予10人“全国知识型职工标兵”称号,授予80人“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2008年“全国创建学习型社会论坛年会”在莱钢举行。
可以看出,在中国政要的大力倡导和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下,学习型组织的普及和创建已经形成了波澜壮阔的群众运动,全国各地掀起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热潮。
应该承认,倡导学习,崇尚学习,鼓励学习,推动学习,这对于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乃至中华复兴大业都是极其重要的事情,本是无可厚非的。我们完全可以创建一套完整的学习理论,而不是套用和借助彼得·圣吉等创建的“学习型组织”理论,致使这场可喜的学习热潮陷入了既不能中止,又不能深入的尴尬境地。
必须指出,我们倡导创建的“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班组”“学习型机关”以及“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府”和“学习型政党”等,在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上,都与彼得·圣吉等创建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大相径庭,不能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