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如何使中国经济后增长的故事更精彩!

书评人:郝金刚 2011-11-06 14:41 赞[0] 收藏

  尽管张军教授主张靠投资拉动增长,但我仍然主张从投资为主转向消费为主,40%以上的国民收入用于投资和资本形成再不能持续下去了。

  我与张军教授未曾谋面,但常读他的文章。从他的论著中我深感,他的理论功底扎实,视野开阔,在他们那一代人里是极为优秀的。最近读了他的文集《这样的故事最中国》,更加深了这种印象。

  《这样的故事最中国》是讲中国增长的好故事的,从多个角度说明了过去三十年多年间中国取得的成就及原因。张军教授不是张五常先生的入室弟子,但的确得到了张先生的真传。张五常先生是制度学派的大师,强调制度,尤其是产权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张军教授把这一观点运用于讲中国增长的故事,分析了中国制度的变革及其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张军教授经常到各国访问、做学术交流,这就使他能在世界的视野里观察和思考中国的经济,并与各国进行对比。中国需要这样放眼世界、立足中国的经济学家。

  过去中国增长的故事很精彩,值得总结其中成功的经验。但作为经济学家决不能到此为止,经济学家更应该关注我们的增长中还有什么问题。中国的经济改革是渐进式的。应该说,中国改革采用渐进式模式符合中国国情,这就保证了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之下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无非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而已,而且利弊所起的作用也是在一直变动的。渐进式改革总体上是利大于弊的,尤其在初期利远大于弊。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增长的持续,其弊也逐渐展现出来。如今中国经济和社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正是这种弊的结果。因此,我们在总结增长的经验时也千万不能忘记寻找弊。从本质上说,经济学家的任务不是歌功颂德,而是吹毛求疵。毛泽东时代有句名言:成绩不讲跑不了,问题不讲不得了。对于经济学家而言,可以把讲成绩的事,交给宣传家,自己还是要更多讲问题。

  讲成绩总结经验也好,讲问题总结教训也好,都是为了中国的后增长更为精彩、辉煌。我们永远不能沉醉于历史的辉煌,而应该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我们研究历史不是为了证明祖上富过,而是为了指出子孙如何再富。受《这样的故事最中国》的启发,我想讲讲如何使中国后增长的故事更精彩。

  历史不会割断。未来中国后增长的故事仍然是过去增长故事的延续,过去中国增长故事的主线是城市化和工业化。一个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就是城市化的过程,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50%以上。西方国家大体上在1900年左右完成了这种转变,我们至今还没有完成这种转变。改革开放之后,允许农村人进城谋生,家庭联产承包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从1978年开始,这种城市化就起步了,至今已有两点四亿农民进城务工,逐渐向城市人口转变,在城市就业的人口占到总人口的46%左右。这是中国增长故事中最精彩的一页。但这个过程远远没有完成。一是这种城市化的进程还没有达到现代化的标准,与当今西方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二是这种城市化的质量存在严重问题,说得极端一点,这种城市化有点伪城市化。农民城市化的标准应该是在城市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有住所,享受与原有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就中国而言还应该有城市户口。目前我国达到这种城市化水平的人口仅为27%左右。大量进入城市的农民不是城市居民,而是农民工。要把这两点四亿甚至更多农民工变为城市居民是一个相当艰难的任务。中国后增长从本质上说,就是城市化的进程,既要提高城市化的数量,又要提高城市化的质量,也许后一个问题更难、更重要。

  作者:梁小民(经济学家)

  来源: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这样的故事最中国

作者:张军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1-06-01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