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书摘:政府,你是"超级操盘手"

书评人:郝金刚 2011-11-19 16:25 赞[0] 收藏

  纸币在资源领域泛滥是造成此次大危机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都是纸币惹的祸。纸币是以国家信用为担保的,政府的信心、道德和调控能力决定着纸币的命运。纸币时代,"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不再是政治口号,而是纸币的灵魂。

  人类第一张纸币是中国的"交子"

  作为"文状元"和"武状元",弗里德曼和格林斯潘都是纸币的俘虏。他们与纸币共舞,试图驾驭纸币,却并未成功驾驭纸币。对于纸币,中国人或许比美国人更有发言权。

  前面讲过,纸币古已有之,世界上第一张纸币是中国的交子。

  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我国货币史至少已有4000年,从原始贝币到布币、刀币,及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流行的方孔钱,中国货币文化源远流长。到北宋时期,我国四川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此前,还有唐代宪宗时的"飞钱"和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皆近似纸币。

  北宋时,中国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使用极为不便,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比布还重,要用车载,出现了严重的货币和商品的"重量倒挂"。需要轻便的货币是当时最大呼声。这是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发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付给铺户3%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纸券便谓之交子。看来,最初的交子是类似今天的存款和取款凭据,不过,不是银行给你利息,而是你给银行保管费,类似于今天的负利率。有意思的是,现在有人说,为走出大危机,为刺激消费和信贷,现在确实要实施负利率。

  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商人们联合成立了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分铺。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商人之间直接用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日渐增多,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功能。

  交子的主人发生了根本变化。此前,交子的主人是实业商人,交子铺户只是中间服务商。此后,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随着交子的大量使用,实业商人一般只动用部分存款,更重视交子本身,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交子的总面值开始大于总存款。交子铺户或是靠信用,或是靠隐瞒,把存量和增量的交子一起向实业商人发行。

  这种交子已经是铸币的符号,真正成了纸币,交子铺户也就成了最初的银行,而且这时的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不分家。交子铺户由此得到铸币税,也称为货币税。铸币税是指发行货币的银行、组织或国家,在发行增量货币并吸纳等值黄金等财富后,增量货币导致货币整体贬值,使原持币方财富减少发行方财富增加的经济现象。例如,在今天,一张100美元的钞票印刷成本也许只有1美元,但是却能购买100美元的商品,其中的99美元差价就是铸币税。交子铺户除了保管费,还将获得铸币税,开始前者为主,后来后者为主。交子铺户的资本充足率和信用也就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总有害群之马。一些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交子铺户,挪用存款经营他项买卖失败而破产,使所发交子无法兑现;更有甚者恶意欺诈,在滥发交子之后闭门不出,停止营业。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当存款者取钱而不能时,事端自然一哄而起,轻则挤兑,重则倾家荡产。北宋景德年间,现在大概可以称作四川省长的益州知州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指定专户专营。至此,交子的发行被政府管制。这是最早的金融从业执照化。

  1023年,宋仁宗天圣元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开始严格管理交子印制和发行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因此也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

  在中国,"交子"深入人心。人们把最爱吃的一种小包子,做成金元宝模样,叫做"饺子"。逢年过节的时候,还真的包点钱进去,人们相信,吃到者会有财运。这是流传至今的最普及的货币教育形式。

  尼克松就是中国古代的宋徽宗?

  "官交子"的发行实际上是把铸币税从交子铺户手中集中到政府手中,政府成了唯一的发行机构,也就成了拥有货币发行权的央行,原来的交子铺也就成了只有货币发放权的商业银行。政府的资本充足率和信用也就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国家信用首次成为直接的经济问题。

  1107年,宋徽宗大观元年,宋朝政府改交子为"钱引",改"交子务"为"钱引务"。这位在书画上达到极高造诣的皇帝,在纸币上也达到极高造诣。此时的政府对"钱引"作了两大改革:第一,喜欢书画的宋徽宗大大提高了纸币的印刷等级,"钱引"的纸张、图画和印鉴都很精良。第二,宋徽宗大大提高了纸币的信用等级,此前交子与金属币挂钩,可以兑换,但宋徽宗规定"钱引"与金属币脱钩,不许兑换,以方便政府随意增发。此举导致纸币价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时期已似废纸。

  但不管怎样,"钱引"是国内意义上的第一张纸币,宋徽宗是人

  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通过后,美元取得准黄金地位,成为全球最主要货币。类货币史上第一个让纸币摆脱金属币束缚,成为仅靠国家信用发行的货币。这是纸币自身的解放,获得解放后,纸币唯一的基础是国家信用。当然,国家信用可信不可信,持续时间是长还是短,那是另一个问题。

  由此不得不想到美国总统尼克松(本书第2章还将对其有所论述),他实现了美元与黄金的脱钩,使美元从"戴枷锁"的美元变成"赤条条"的美元。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通过后,美元取得准黄金地位,成为全球最主要货币。按照该协议,其他国家手头的美元可以按照固定的价格兑换成黄金(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但是,美元决心摆脱沉重的黄金枷锁。1971年,尼克松宣布不再将美元与黄金挂钩,颠覆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个至今争议不断的决定标志着作为黄金的美元成为作为纸币的美元。美元因此成为全球意义上的第一张纸币。美元的发行再也不受价值规律的约束,而只是靠所谓的"美国信用"。同样,美国信用可信不可信,持续时间是长还是短,那也是另一个问题。此次大危机就暴露了美元的信用问题。

  纸币时代需要"信心经济学"

  中国宋朝的纸币史是一切纸币史的"样品"。

  近代以来,西方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纸币逐渐取代金币成为流通中主要货币。进入现代,特别是二战后,随着国家版图的完成,国家权威和国家信用的合法性和持续性获得质的提高,建立在国家信用基础之上的纸币终于成为主导货币。从二战后的美国,到早一些的英国,再到更早的荷兰,都几乎重复了或正在重复宋朝纸币史。

  有意思的是,发行了第一张近代意义上的纸币的荷兰,也像发行了第一张古代意义上的纸币的中国宋朝,很讲究纸币的外观。至今,荷兰纸币依然是最美的。如果你问,现在世界上公认的最美的纸币是那套?货币收藏家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毫无疑问是荷兰在1977~1986年这10年间发行的一套3张纸币,由于这3张中,又以面值为100盾的水鸟最为著名,因此该套纸币也称为荷兰鸟版纸币。确实,"看上去很美",这应该是纸币给人的第一印象。

  然而,纸币还没有从人的眼睛进入心灵,真正的纸币时代的经济学还没诞生。至今,古代朴素经济学和近代古典经济学中的货币理论,依然统治纸币时代的货币思维。聪明如弗里德曼、格林斯潘者,也没有非常清晰的纸币经济学。货币主义也只不过是披着现代外衣的金币经济学。这是此次大危机的思想根源。

  货币主义也只不过是披着现代外衣的金币经济学。此次危机前,纸币,特别是美元,依靠国家信用透支信心,疯抢自然资源,构建了一个虚幻的资源金融大厦,次贷刺破了泡沫,也刺破了信心,造成资源金融危机的狂潮。这与金币时代的实业经济危机完全不同。但是,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按照几乎同一个思路,也就是实业经济危机的供需规律的思路分析问题,结果几乎所有的分析都不得要领。以至有网民说,今天,经济学这个行业是个先天性智力不足者的行当。

  纸币时代需要新的经济学--信心经济学,就是国家为什么和如何对纸币负责任的经济学。这是真正的现代经济学。

  经济信心≠信心经济

  纸币经济的实质是"信心经济"--对国家及其发行的存量和增量纸币有信心的经济。先辨析一下经济信心和信心经济。当前,不少论者把信心经济误读成了经济信心。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错误。

  经济信心是对某一预期寄予一种积极态度的心理状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对未来经济的预期和判断决定着目前的行为,而公众信心力量的不谋而合常常会形成一种消费和投资潮流,进而对经济发展模式和态势产生重大的影响。

  凯恩斯通过对预期状态的分析说明,工商界在进行投资时对未来的发展会作出预测,而预测必然从正反两个方面影响投资的信心。工商企业的投资是需要信心来支撑的,信心支撑着经济运行的近期状态和远期走势。起初,影响经济信心的因素主要是实业领域的供求关系,只要供求均衡,经济就能持续发展,也就有信心。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要,影响经济信心的主要因素变成了实业和资源的关系,当然供求关系依然不容小视。

  信心经济的关键是纸币,纸币的关键是保值增值。近年来,全球广泛讨论可持续发展问题,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渴求正是对可持续的经济信心的渴望。可持续的经济信心涉及的就是两层关系:第一层是实业和资源的关系,即人口、资源、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而且具体化到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第二层是实业内部的供求关系,包括分配结构、产品结构等问题。可见,可持续发展信心既是当前信心也是未来信心,既集中在对基本生存供给提供的数量和质量上,也表现在对增长与发展的态度上,是经济信心的最高表现。

  可见,经济信心主要从实业和资源两个角度看问题。信心经济则是一个比经济信心含义广博得多的范畴,它以经济信心为基础,以国家信用为关键,以纸币币值稳定和适度增值为核心。信心经济由于具有国家信用和国家意识特征而成为一种既可感觉又超感觉的范畴,似乎难以捉摸,难以判断,但它又客观地渗透于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为人们所感知。在纸币一统天下的情况下,一切经济都变成了信心经济。即使是关于经济问题的纯粹评判,也会构成一种信心经济活动,如果是多数人的集中反应,则会左右经济方向。从这个角度讲,在信心经济时代,新闻出版不再只是为经济服务,本身就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心经济的关键是纸币,纸币的关键是保值增值。在金币时代,黄金比信心更重要,在纸币时代,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因为纸币的背后是国家信用和国家力量,而国家总该比黄金"硬"吧。这说明,现代纸币≈国家信用。不少国家的纸币正是以国家元首的头像作象征。这也说明,国家要对自己发行的纸币负责任,既要对存量纸币负责,更要对增量纸币负责。

  最大的责任是保值增值

  现代政府的最大经济责任,就是让自己发行的存量和增量纸币保值增值,以维持公众的最大信心,为此必须妥善处理金融、资源和实业的大三角关系,最主要的是增发纸币时处理好乘数效应的三个途径问题。这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除了智商问题,最重要的还有利益集团的干扰甚至左右。

  只要口袋里有钱,无论到哪里去消费购物,无论在怎样的场合下,大家都会有信心,说话的时候底气也更足。但是,如果你口袋里是废纸呢?你还有信心吗?纸币就是一种可能变成废纸的货币。假如你努力工作,种出粮食,酿出美酒,造出汽车,发表文章,并把这些劳动成果换成纸币带回家,但因为政府的不当政策导致物价不合理,你想买东西时总是钱不够,同时纸币还不断贬值,此时你的信心定会丧失殆尽,生活也会焦头烂额。

  本来能买一头牛的钱,今天只能买一头猪,甚至只能买一盒火柴了;本来能买一套房子的钱,现在只能买一间房,甚至只能买一个厕所了。本来以为只要靠自己的勤奋与努力就能得到财富,却没想到自己的财富被通胀静悄悄地掠夺掉。人们的信心从何而来呢?如果新增纸币大量流向资源和金融市场,就会相对减少实业领域的货币和利润,而绝大多数人都是靠实业赚钱吃饭的,这里的绝大多数人就会感到挣得越来越少,物价越来越高。

  因此,人们需要一张"好"的纸币--保值增值的纸币。有了好的纸币,居民就能更放心地储蓄,积累自己的财富;有了好的纸币,厂家就能得到合理借贷,从而扩充有效投资,为社会创造更大的工作机会和新增财富。这样,整个社会才有持久信心。

  "灭火器"还是"助推器"?

  可见,世上没有免费的信心。可是,危机后的消费券似乎要试图建立一种免费的信心。

  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低迷,市场需求萎缩,流通中纸币大幅减少,不喜欢存钱的美国人悄然兴起自行印制钞票。2009年春,汽车城底特律市已有多个社区流通一种名为"Detroit Cheers"的社区货币,如火如荼,呈扩大趋势,可称为"社元"。"社元"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流通的纸币,其通过间接向本地消费者提供折扣,恢复买卖关系,刺激本地经济复苏。

  流程是这样的:当地的居民和厂家加入社区货币网络,消费者从加入这个网络的银行购入"社元",一般会有一些折扣,比如花95美分可买到面值为1美元的"社元",然后在当地的商业网点和服务业进行消费,可以用来买食品杂货、上健身班,甚至雇人修剪草坪等。

  "社元"显然是一种互助货币。在受金融海啸冲击最大的底特律市作用明显。据报道,这里失业率已经超过20%,很多房屋的价格比一辆汽车还便宜。底特律的3个商家主导发行的"社元",可以在当地10多家商店流通。当地人说,我们需要互相扶持,如果我能在喝酒吃饭的同时,力挺一下隔壁的餐厅,又何乐而不为呢?显然,这是一种让利和促销措施。

  在美国出现"社元"的同时,中国出现了消费券。

  2009年春节前后,出现了中国第一张纸币、具有悠久纸币史的成都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1000年后,这里出现了中国在抵御此次大危机中的第一张消费券。2009年12月,成都市率先宣布面向近38万困难群众每人发放100元消费券,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这是第一张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名义发放的消费券。此后的2009年1月,杭州派发1亿元消费券,而且进一步扩大了消费对象,依然以提振社会消费的名义,依然是财政出钱。后来,杭州出现了升级版消费券,不再由财政出钱,而是企业出钱或让利,其实已不是消费券,变成了企业促销。

  无论美国的"社元",还是中国的消费券,都是人们对经济失去信心的无奈之举。

  成都发放消费券由成都市民政局操刀执行,只针对3类特定对象发放,在本质上是特殊情况下的一种特殊补助方式。结果必然是,困难群众拿到消费券后,必然会主要花在生活必需品上,大多购买了米、面、油等商品,而这本来就是日常生活中雷打不动无需刺激的基本消费。因此,其实质必然是全体纳税人的钱进了少部分人的腰包。我们绝不反对救济--这既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责任所系,也是政府财税向弱势群体倾斜的一种具体表现,但反对以扩大内需的名义、以消费券的形式扩大救济。因为任何扩大财政支出的结果最后必然是抬高通胀,而通胀必然带来纸币贬值,是对纸币信心的绞杀。并且,在操作过程中还很容易出现腐败问题,不少网友担心"消费券没有落到最需要的人身上"或"中间有官员渔利",如此等等,都将侵蚀公众信心。

  至于蒙代尔建议的应该每人发放消费券,更是多余的举措,既然人人有份,直接减税就可以了,何必滥用财政手段?在这方面,目前可供参考的案例是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前者于1999年实施,后者在2009年。两地消费券的发放对象都比较广泛,台湾地区更是人人有份,甚至有人提出孕妇腹中的胎儿也该算上。这是因为,如果目的在于提振经济,只针对特定少数群体,意义相当有限。其实,既是针对所有人也意义不大。当年日本的消费券政策就收效甚微,不但没扩大消费,反而扩大了储蓄,抬高了通胀预期,这使人们对纸币和经济更没信心。

  无论美国的"社元",还是中国的消费券,都是人们对经济失去信心的无奈之举。短期来看,或许确实能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起到活跃地方经济的积极作用。但是,这种"山寨货币"的流通无疑会扰乱原来的流通体系,严重影响法定纸币的内在价值,使人们对纸币更加没有信心,在整体上弊大于利。原因很简单,消费券等于为流通纸币兑了水。

  其实,走出危机的最好举措是扩大就业,特别是创业型就业。因此,消费券不如就业券,就业券不如创业券。政府应该把钱花在提高百姓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上。例如,给在校大学生发放教育券(这倒是弗里德曼的真正贡献),给毕业大学生发放就业券和创业券,在扩大就业的同时,既可为其父母(特别是农村父母)减负促消费(特别是农村消费),又可为企业减负促生产。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是一种后补的教育券,应该继续大面积推广。

  目前国家规定,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招用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达到规定比例的,可按规定享受最高为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其实,给未就业人员发放就业券,企业雇工后再拿这些就业券去抵税,效果会更好。

  国家还规定,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规定适当扩大贷款规模;从事当地政府规定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扶持。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这些都是创业券的好形式。

  除以上形式,还可找到更好的就业券和创业券手段,地方政府要做的,是挖空心思落实好这些好政策,而不是提高花钱的随意性。消费券的随意性太大,是纸币信心的灭火器,就业券和创业券才是纸币信心的助推器。

  "超级操盘手"的"一二三四五"

  如果说经济信心是人们对未来预期和"无形之手"的一种基本判断,信心经济则需要政府及其有形之手。在纸币时代,政府已经不再只是金币和自由市场经济时代的"守夜人",而是成了"超级操盘手"。

  一颗真心。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纸币时代需要信心经济学,而真正的信心来自国家信用,国家信用来自"超级操盘手"--政府的真心。现代经济已经是走入心灵世界的经济,"看不见的心"操控了整个经济的运行。"看不见的心"包括消费者信心(最可信)、企业家信心(可信可不信)和经济学家信心(最不可信)。政府的"真信心"要兼顾三种信心,但必须以消费者的信心和诉求为基础。

  "真信心"不是"假信心"。有人说,此次危机后,美国经济方面的灰色新闻比比皆是,致使美国处于人心惶惶之中。百姓不敢花钱;商人不敢投资;银行收紧银根,关闭对外贷款。有人甚至认为,本次金融危机的序幕,就是美国政府决定让雷曼兄弟自生自灭,摧毁了"信心"所致。包括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在内的一些人一直埋怨美国政府的那一决定。克鲁格曼甚至说:对雷曼的这一决定"摧毁了整个世界"。这是典型的"假信心",掩盖了问题的本质--本次危机的实质是资源金融导致纸币泛滥,最终人们对经济和纸币特别是美元失去了信心。要对货币及其币值有信心,以及在对货币有信心基础上的经济调整有信心,归根到底要对"造血"有信心,对未来收入有信心。而让"吸血"的雷曼兄弟等金融机构破产,是恢复货币"健康造血"功能的关键。

  在纸币时代,政府已经不再只是金币和自由市场时代的"守夜人",而是成了"超级操盘手"。要牢记,信心经济不是精神变物质的事情,而是纸币变物质的事情。只有人们对纸币的现在和未来有信心,百姓才敢花钱,商人才敢投资,银行才敢对外贷款,纸币才能成为经济的灵魂,有了灵魂的经济才能复活。关闭一个变成了烧钱工具的雷曼兄弟不是摧毁整个世界的信心,而是重建整个世界对纸币美元信心的前提之一。这一点,美国政府做得没错。

  两种纸币。人们怎样才能对纸币的现在和未来有信心呢?这就必须处理好存量纸币和增量纸币的关系,高度重视增量纸币乘数效应的利与弊。这是所有问题关键,也是美国犯的最大错误。

  三个领域。如何确保纸币乘数效应是正的呢?这就必须真正搞清楚实业、金融、资源大三角关系,确保增量纸币主要流向实业,而不是金融和资源,以确保增量纸币最终实现增量价值,因为只有实业创造增量价值。没有增量价值接续,增量纸币就是废纸一堆。废纸多了,信心也就没了,经济也就完了。答案就这么简单,虽然做起来极难。

  四大金融。如何确保增量纸币主要流向实业呢?这就需要构建个性鲜明的四大金融市场,相互间设置防火墙和通道,既要科学隔离,又要有效沟通。这四个市场是:实业金融市场、资源金融市场、科技金融市场、同业金融+资本市场。这是此次危机后金融监管的一个主要任务。

  五个手指。信心经济需要一个真正的信用型社会,这是政府有形之手的重要职责。有五个职责与信心最密切。一是社保制度,要保证每个人的基本生存权,这是一切个人信心的基石。二是安保制度,要保证每个人的安全,要保证随时找到每个人以确保其他人的安全,这是一切个人信用的基石。三是廉政制度,要保证官员及其政策的清廉和真心为民,这是一切国家信用的基石。四是和平制度,要和国际社会一道保证世界和平,这是一切国际信用的基石。五是科教制度,要保证切实搞好科研、教育和科技贸易,这是一切价值创造和价值分享的基石,是将增量纸币变成现实财富的基石。

  此外,健全的收入分配制度、产权制度和产权保护、资源分配和环境保护等也都是政府有形之手的重要职责。

出轨的纸币

作者:李才元 著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8-01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郝金刚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