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立足传统文化 发展中国经济学

书评人:顾炯 2011-12-30 14:42 赞[0] 收藏

——读钟永圣先生《中国经典经济学》有感

东北财经大学学科建设处  顾炯

在我的心中对于经济学一直存在着一些疑惑,例如:

对经济学的发展演变史稍有留意的人就会发现:早年的著名经济学家大部分是英国人——配第、亚当·斯密、凯恩斯等,而现代诺贝尔经济学奖几乎都是美国人,我们是否可以做如下注解:因为当年英国的经济强,所以负责解释英国经济为什么会强的人成了经济学家;而20世纪美国的经济强盛,因此解释美国经济的人当上大师的概率提高了。看似随意,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因为过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时候往往都是事后追溯,结果就是:给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经济现象进行解释成了经济学家的主要工作。那么,是否有这样的经济学人,他所研究的不再是“事后追溯”?近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驶入快车道,是否能够有一种理论指导实践,在其上升的同时有效规避欧美所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的风险?

最近大家讨论最多的问题就是“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以及全球经济到底何时“二次探底”,国内某著名经济学家还做出论断:美国经济二次探底的标志就是美国主权债务评级下调。我并不怀疑“惠誉、穆迪、标普”的专业能力,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影响世界神经的三大评级机构难以摆脱美国政界和产业界的左右。因为,主导世界的美国经济学界本质上首先为美国利益所驱动,美国人用自己掌控的经济学体系在影响甚至主导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那么,我们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国,如何能够在经济发展上摆脱或最大限度地减少来自于美国的干预?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也可谓异常严峻,欧美经济衰退对我国长期奉行的出口GDP发展模式提出挑战,其表现形式无论是贸易战争还是政治博弈都会导致中国出口能力下降,进而严重影响外向型中小企业的生存;国内则面临通胀高居不下、房地产调控乏力、国富民贫、影子银行风险加剧、结构调整困难重重等严重问题。

读完钟永圣先生的《中国经典经济学》,使我对上述的疑问豁然明了,同时也得出了这样一个认识:现实的经济体系与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历史是息息相关的,这也是为什么用西方经济学难以完全解释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成果的主要原因。《中国经典经济学》一书对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经济现象提出了新的思考路径,对于理解并解决当前中国面临的经济问题尤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意义,对于中国在和平崛起中构建基于中国发展的经济范式、实现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也具有深刻的人本意义。

《中国经典经济学》的现实意义在于,构建“中国经济学”体系可以从中国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出发更好地调和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

食品安全、假冒伪劣、“红会”危机、高铁脱轨、股市乱象、高利贷泛滥这些频繁出现在社会公众面前的经济事件,折射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法律和社会规范层面的问题,而是指导经济发展的经济学体系脱离中国社会实际造成的。这些问题用“经济人假设”给予解释貌似合理,实际上昭示了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下社会公众道德沦丧、信用缺失的问题。回归历史,历代的盛世帝王几乎都是“以德治国”的典范,并且如《中国经典经济学》书中所言,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已经积累了相当系统的经济学说体系,这是真正基于中国文化和政治体制下的本土经济学精要。本土经济学的梳理和再确认,将有助于我们从中国文化传统的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双重视角探索“中国经济学”体系,德本财末实际上等于将人的德行置于经济学活动的全过程,修身尚德是中国历史传统民众社会活动的起点也是贯穿始终的非契约约束,无论是治家、治学还是安邦济世都无一例外地奉行。《中国经典经济学》构筑了“中国经济学”的基本框架和学术体系,将对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困难起到很好的调和作用。

《中国经典经济学》的科学意义在于,从中国传统经典所蕴含的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中国本土经济学的学术体系。

近代中国,从“洋务运动”开始,及至“五四运动”弘扬西方科学和文化,一直到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期间还经历了“文革”对传统文化的摧残,中国人思考并解决中国经济问题更多基于西方的经济学说,很少思考甚至少有人梳理基于中国文化传统的“中国经济学”。《中国经典经济学》从五千年的文化背景出发,系统分析并阐述了“中国经济学”的概念体系、逻辑前提、基本公理、分析范式和框架,并结合古今中外的经济史实提出“中和经济”的经济思想。市场竞争并不意味着“唯利是图者”之间的无序乃至无道竞争,当遵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德传统,也符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文化传统。政府管制应是“顺势而发”,而不应该粗暴地强制干预市场、用行政权力改变经济运行轨迹,重拾传统中国经济坚守的“贵在不扰”的治世方针值得当今的执政者思考。因此说《中国经典经济学》梳理并构建的中国经济学术体系,对于当下的中国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有助于执政者和民众打破西方经济学的思维约束,只要始终奉行“中和经济”的原则,就无需再做“事后追溯”的研究,同时用中国人自己的智慧构筑经济系统的治理规则,既可以屏蔽单纯依赖西方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中可能带来的风险,更是指导中国经济发展和中国企业壮大的学术利器。

《中国经典经济学》的人本意义就在于,“天人合一、德财相应”的经济哲学与“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社会哲学不谋而合。

正如书中所言“经济学的起点是他利,而且是‘自他不二’的他利”,他利程度越高,自利程度越大。相较西方经济学的“自利假设”,他利起点符合中国人 “将要取之、必先予之”的传统德行,也符合“财富的本质是道德伦理的自然回报”的客观本质。今天的社会生态中“见利忘义”甚至践踏法律的案例不胜枚举,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决策都以利益为中心,发展经济的同时破坏了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的同时损害了普通民众的利益,商业企业欺诈、愚骗公众的事件更是层出不穷,这些经济乱象肆意横行折射的问题就是忽视了发展经济的终极目标是惠泽民众,损害公众利益的“缺德”经济活动注定难以为继。《书经》说“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孟子则说“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概略的治世思想就是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正是基于传统文化的社会发展哲学,《中国经典经济学》提出的“天人合一、德财相应”的经济哲学与“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社会发展哲学可谓不谋而合。

实践表明,当我们在检视并试图解决中国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的时候,简单套用或者改造“西方经济学”越来越不适应中国的经济发展,正本清源进而在实践中建立中国经济学才是“经邦济世”的解决之道。概而言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国本土经济学,既是中国经济学人的学术天职,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命题。

中国经典经济学

作者:钟永圣 著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出版时间:2012-01-01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黄敏
  • 个人名片 常春华
  • 个人名片 金旭
  • 个人名片 遆晓明
  • 个人名片 陈东升
  • 个人名片 杨斌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