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中国回族在近百年的历史之中,曾经受了清王朝的围剿杀戮,数百万无辜的回族同胞死在了刽子手的屠刀下,封建统治者甚至制定了八百里秦州“不留回”的灭绝人性的政策,企图赶尽杀绝这个弱小的民族。在这血与火的考验中,回族英雄杜文秀与清政府分庭抗礼,马化龙和白彦虎揭竿而起,风起云涌的民族起义“斗争性”极强,矛头直指清廷的专制统治和灭绝人寰的政策,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史话》在描写这些农民起义中,直白地告诉人们一个真理,弱小民族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自立自强,在奋斗中维护自身的生存权利;统治者也应从大局出发,顺应民意,客观正确地处理各民族间的矛盾,以维护稳定格局。
中国回族并不是一个自身于中华民族之外的社会集团,当他们还没有擦干身上的鲜血之时,帝国主义的铁蹄便踏进了中国,回族广大群众的“斗争性”又一次萌动,义无反顾地与兄弟民族一道投入了保卫祖国疆场的战斗。这一次的“斗争性”已从弱小民族的自我抗争升华为中华民族不甘外辱的民族气节。马辰抗英,滇军抗法,马六舟抗俄,左宝贵甲午殉国,马福禄喋血正阳门,如此等等,《史话》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中国回族用鲜血和生命绘就的保家卫国的画卷。作者在描绘每一次奋勇斗争的场景时,极力张扬了民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让读者能在悲愤的历史反思中鼓起勇气,循着先烈的足迹,为民族的新生与未来继续奋斗。
中国回族在经历了明朝的限制、清朝的杀戮之后,至清末民初已积贫积弱多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落后于其他民族,在意识到这一点后,回族群众的“斗争性”有一次涌动,这一次他们把斗争的箭头对准自身,革除本民族宗教、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积弊,顺应辛亥革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潮流,兴办新式学堂、创办社团和刊物,以启民智、强素质,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史话》在这一段中,以酣畅淋漓的笔触讴歌了回族在大革命时期顺势觉醒的奋斗,如马骏、刘清扬等人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军人物,王浩然、达浦生、马松亭等人成为振兴民族文化教育的先行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