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之所以能以资本这样一个视角写出这样一本书,读者之所以愿意看这本书,一个最大原因就是现今的中国在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不管哪个时代,资本及其市场都有其共性可言,而不同时代的资本市场又都深深打上了鲜明的时代个性.
因此以今人的视角看这本书,实际上还是为了现在或将来;现在流行讲80\90后,其实19世纪的中国也有那个年代的时代人物.
仔细分析一下现今的60后、70后、80后分别属于保守成就、进取享受和新潮时尚这三类人群。从投资的关注因素来看,可以发现三个世代人群都关注风险控制功能好,回报率稳定,看重比例均在6成左右。而除了风险控制这个大家都关心的因素外,41.5%的60后更加关注保本增值,相对高于同样具有一定投资能力的70后。
无论是人民币理财(26%),国债(18%)还是商业保险(36%),60后相对投最多的金融产品都是低风险,低回报的产品,偏重于稳健性理财。
60后的消费观念成熟,投资理财的种类较多且比较均衡,相比70后和80后,在投资止损时更加果断,体现出来60后更加谨慎和务实的特点。
从不同消费者选择的基金类型可以看出,60后选择股票型基金的比例最高,达到71.0%,而选择混合平衡配置型(39.4%)、指数型基金(34.7%)和QDII基金(20.3%)的比例也高于其他年代消费者,在基金投资选择方面明显更加平衡,说明60后相对在金融消费方面的经验更加丰富。
从三个年代消费者的基金赎回习惯上来看,60后的理性务实特点更为明显,在选择赎回时机时,15.4%的60后消费者在亏损超过自己底线时会选择赎回,相对高于其他时代的消费者,说明一方面60后内心中对于损失都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一旦出现损失,止损的工作开展非常及时,另外也说明60后的理财成熟性相对更高,只有在亏损达到底线时才开始止损,不像80后一样“沉不住气”。
追求“刺激”“效率”的70后
70后的刺激(进取)特点明显。从理财观念来看,70后对于高风险高收益投资的偏好比例相对较高(51.1%),从价值观角度可以看出,70后属于尚在奋斗的阶段,同时由于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多半具有较强的进取和冒险精神,对于事业和成就的渴望,使其对于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尤为偏好,
随着生活节奏和压力的加大,70后更加注重金融消费的效率
从开办信用卡考虑因素的数据来看,70后更加注重促销活动(18%)、信用额度(45%)、及还款方便性(33%)。而这些也说明70后在金融消费中的关注点与60后的安全保障有较大的差别。
“混沌”——80后不成熟的金融消费观
80后消费者的计划性不强,同时存在短期消费需求(买房等),考虑问题存在短视的情况,因此金融消费方面更注重短期利益,(短线投机,看重交易手续费和交易效率).
缺乏计划性的金融消费
影响80后消费者金融消费的都是一些短期事件,如“楼价”“股价”等,35%的80后消费者受楼价变化的影响较大,而32%的80后消费者受金融危机和通胀的影响较大,这些影响因素都是最近一年短期出现的经济状况,一方面说明80后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比较敏锐,另一方面,也说明80后对于金融消费的计划性不强,金融消费还不够成熟。
短视的消费行为
在选择投资理财产品时,80后相对更多的考虑回报和手续费,以及申购赎回的效率,说明80后的短期交易较多,这也符合80后计划性弱的特点及尝试新鲜事物的心理。从具体的数据来看,80后在购买基金时相对更加看重风险收益(43%),基金公司的背景(23%)申购赎回的效率(21%)以及手续费(27%),尤其是对申购赎回效率和手续费的看重,更说明80后消费者的消费集中短期投资,在基金投资中也多数都是短期的买入和赎回。
80后更看重外在形象,重视个性化和自由感觉,崇尚科技,不爱遵守规矩,因此可以通过外观、以及高科技功能的开发和设计,吸引这部分消费者的关注,从企业来讲,需要对产品进行更多的“包装”和设计,加入科技的元素,使业务的办理更加简单化,一键化。
80后对于金融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明显
80后对于个性化的需求比较明显,30.5%的消费者在信用卡选择方面更加看重“外观时尚,彰显个性”,同时14.0%的消费者更看重“自己设计外观”,而70后更加注重信用卡的功能性,60后则更看重年费,安全性等因素。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金融市场尚不成熟,很多领域还处在跑马圈地,或者刚刚开始精耕细作的时代,谁能更了解消费者,谁选择的目标消费者更为精准,谁就能在这场长跑中处于领先的地位。
60后、70后、80后作为我国未来10年内主要的消费群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只有了解了这些人的深层需求,企业才能抓住其中适合自己的目标,有的放矢的进行营销活动。本次调研,圈定了三个群体的需求特征和金融消费特点。通过大量真实有效的数据和专业研究分析,为金融企业的市场细分、产品定位提供了数字化参照标杆。帮助金融企业持续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产品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