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国》写作笔法的史学价值。作为一本建立在学术研究基础上的大众历史读物,其借鉴史圣司马迁的文史哲合一的笔法,从专业的史学发展的角度说,从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到魏晋的玄谈众贤,到唐宋八大家,到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无不是文中夹史,史中含文,并满布着哲学思辨。其文汪洋恣肆,让人百读不厌,掩卷长思,余音绕梁。中国的文统、史统、哲统,三位一体,当出自一统。将文、史、哲强行割裂开来,弄成三个互不相关的学科,切断它们内在联系,各搞各的,那是学界接受了西学的影响,非中华的传统。而作者重续司马迁以下文史哲合一的学统,不但把历史写真、写深,而且更要将历史写活,《大三国》无疑将是一个典范之作,会大大影响一大批年轻的文史工作者。大学者梁启超曾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最发达。”但遗憾的是,在明代发微,至清朝泛滥的文字狱,迫使乾嘉学派将汉时史学的附属——考据学,尊奉为史学庙堂的正宗牌位,走进不无贡献却极其枯燥烦琐的境地,使史学与大众生活脱离,被人们敬而远之。这也是作者在后记中所力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