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谁解少年心?

书评人:魏延安 2012-02-17 23:06 赞[1] 收藏

  就小说的主要内容来看,《麦田里的守望者》大概可以用“辍学三日”来概括。一个转学四次的“问题少年”—— 霍尔顿,在被最后一个学校开除之后而未回家之前的三天里,他在纽约游荡,拜访了曾经讨厌而越来越怀念的学友、敬爱的老师、喜爱的女同学,甚至找来了妓女,但始终无法排遣他心中的苦闷,他得不到大家包括最亲爱的妹妹在内的认同,只好准备以遥远的西部隐居来打发自己今后的人生。然后,他毕竟是一个只有16岁的孩子,尽管对那个“虚伪”的社会充满了厌倦,但他无力反抗,最后只好在妹妹的“威胁”下放弃远行的打算。虽然小说就此结束,但可以想象等待小说主人公的将是苍白的说教和痛苦的忍耐,他没有成为真正的叛逆者,但却有可能就此消沉下去。

尽管满嘴地“他妈的”之类的脏话,霍尔顿却有着内心的善良,在自己的钱已经不多的情况下还要捐钱给修女,不过刻意地掩饰自己的善心而已。在人们的眼里,霍尔顿是一个“十分、十分奇怪的孩子”,当自己最信任的老师发自肺腑的劝慰语竟是“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时,又如何能不让主人公为那个世界绝望?于是他幻想着在西部的一个森林旁边建一个小房子,终身与自己心爱的姑娘相伴终生,可这能实现吗?

《 麦田里的守望者》受到热捧,并非其高超的艺术水准,而是通过一个少年的角度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社会那种彷徨和苦闷,准确地描述了一种时代流行病。1951年小说出版之际,正是美国因着战争横财越发物质丰富的时候,但人们的精神生活却并有相应丰富起来,于是出现了一个“静寂的五十年代”,一些年轻人以酗酒、吸毒、群居等消极的方式对庸俗的现实进行反抗,产生了众所周知的“垮掉的一代”。虽然主人公的最大心愿在于守望在悬崖边上,让孩子们在麦田里玩耍,一旦有谁要跑到悬崖边上,他就拦住;但问题是,孩子们根本不知道该跑到哪里去,而自己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拦住他们。他虽然一天老想着麦田的事,但也知道只是幻想而已,是一种自欺欺人式的自我安慰。岂止主人公和孩子们如此,那时的众多美国人正面临着不知人生何处的境地,这也就难怪作品要引起巨大的轰动。

然而,在以《 麦田里的守望者》为典型进行着资本主义批判的时候,我们今天也不幸迎来了类似的难堪一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精神文明的行军有些掉队,一批和《麦田里的守望者》描述差不多的“问题少年”也出现了。于是我们不得不发问:今天,谁来了解这些少年的真实内心世界?谁又能去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我们该怎样给他们创造一个心灵健康成长的环境?让历史的一幕切勿再演,那怕是部分的重演。

麦田里的守望者(插图本)

作者:(美)塞林格 著,施咸荣 译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1-01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彭海龙
  • 个人名片 赵攀峰
  • 个人名片 魏延安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