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路十八弯》以主人公田晓堂的官路历程和心路历程为主线,揭示了各种类型官员的生存状态和宦海沉浮。在叙事过程中,作者胡北高度浓缩了中国官场中为人处事的智慧和思维方式,并借主人公之口,道出了身处官场者,只有选择内方外圆的官路,才有可能在保证自己在官场生存的同时实现理想。
主人公田晓堂,出身贫寒,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踏入仕途,因“意外”的机会升为市局副局长,内心深处一直有一种为民做主的士大夫情怀。因此,当地历史上深受百姓爱戴的清官郑良的一首“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凭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自然成为他的座右铭。然而,在和上司包云河一次次的过招中,才发现自己的稚嫩和官场的水深,并逐渐意识到只有通过适当的妥协和退让,先确保自己在官场上的生存,甚至争取到更大的权力,然后才有能力实现自己内心深处的理想。虽然这种官场智慧在小说的第一部中,尚未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但我想,这种适时隐忍,内方外圆的为官之道,应该是“十八弯”的官路中最不坏的一种选择,也应帮助田晓堂在官场上逢凶化吉,甚至节节高升。
田晓堂的直接上司包云河,绝对是一个能让读者过目不忘的角色。从一出场,他就是百姓心目中“包青天”和“包霸天”的矛盾混合体。他看似不显山露水,实则心思缜密,比如一直隐藏与市长唐生虎“不一般”的关系直到上任后的第一天;他处事给人一种专横跋扈的感觉,但却有知恩图报的一面,这一点在包云河决定“洁净工程”方案和处理工程质量问题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他对官场法则的驾驭,他的大局观更让主人公田晓堂叹服。比如,在市局大楼工程中选择哪一家中标方,实质是在隶属关系的省局局长和直属关系的本市市长之间进行痛苦选择。虽然,市长唐生虎是包云河的后台,但他还是当机立断的选择了前者,这种魄力和大局观,是一般昏庸官员所没有的。可见,包云河是一个深谙为官之道,在官场中能够长袖善舞,且有一定个人魅力的强势者。但他所选的官路,却是在走钢丝。他经常置民众利益于不顾,而且为达目的不惜玩弄各种手段,这样不但树敌太多,而且难免有马失前蹄的时候,比如通过把贿赂巨款捐献给慈善机构换取“廉洁标兵”,结果却弄巧成拙。
如果包云河是左冷禅,那么尤思蜀就是岳不群。作者虽然对尤思蜀着墨不多,但仅通过几个细节,便让尤思蜀虚伪卑劣的品性跃然纸上。比如,暗示田晓堂给龙泽光送“烟标”,以治病为名,打着龙泽光的旗号左右市局大楼工程的招标,拖着有贿赂性质的“烟标”不还,直到拖不下去不得不还,却又私留了最贵重的几张等。在这几件事情中,虽然尤思蜀将时间、方式、语言拿捏的非常到位,但他的品行绝不会因其精明而改变。
王贤荣、李东达、钟林是三个既让人同情,又让人担心害怕的人物。不同的是,王贤荣和李东达深谙官场游戏规则,只是因各种非自身的原因不符合一把手口味,以致官路一直不畅,所以需要隐忍以待时机,事实上他们两也这么做了。而钟林则是一个生活在官场中的局外人,或者说,他的性格更适合去做工程师或者艺术家,但惟独不适合做官。此外,省局局长龙泽光、基层县长华世达,基层女局长姜珊等正面形象,市长唐生虎(后升任书记),基层局长陈春方等反面形象以及亦官亦商的刘向来,也是刻画比较成功的人物。因为,官场上如果没有这些人,官场将会简单的有点冷清,而文学作品中如果没有这些人,将会虚伪的有点造假。
总之,官员任命制、GDP考核制以及困扰千年的官场“潜规则”,既是把官员磨成“人精”的磨刀石,又是让官员深陷内耗无暇顾及民众利益的一道枷锁。作者在书中多个地方以经典的语言痛陈官场顽疾,比如“后任不吃前任嚼过的馍,不踩前任走过的老路,非得另起炉灶,另搞一套,创建属于自己的所谓政绩,官场上的这种痼疾真是无药可救了”,“在一个单位生存,这个很重要,那个很重要,但其实都不重要,搞定一把手才重要”,“机关里人浮于事,但又无事可做,只好拿领导的隐私打发时光”等等。但在这些顽疾尚未革除之前,光怪陆离的官场中,形形色色的众生让官路何止十八弯?读完《官路十八弯》,我觉得田晓堂妥协隐忍、内方外圆的官路,虽然少了海瑞、郑良那种快意恩仇的英雄主义色彩,但却不失为最现实,距离实现理想最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