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纵横四海的战国说客双雄

书评人:李治华 2012-03-27 06:56 赞[0] 收藏

 近年来,“忽悠”一词非常时髦,其实,2000多年前的张仪、苏秦等纵横家干的事也相当于今天说的“忽悠”,但是,“忽悠”的境界和层次却有着天壤之别。今天的“小忽悠”,美其名曰“直销”“推销”、“传销”等等,“大忽悠”,美其名曰“笑星”、“诈骗犯”等等,而纵横家们干的绝不是卖拐、卖车之类的买卖,面对的也不是普通的消费者和电视机前等着被忽悠的观众,他们极尽权衡时事,揣情摸意,纵横开阖,巧舌如簧之能事,视各国的国王和权臣为自己客户,为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为了实现自己所效忠国家的既定战略,多方奔走,玩弄“客户”于掌股之间,他们干的是关于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战争与和平,统一与分裂的大买卖。

 

   秦能灭六国而一统天下,除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吕不韦、李斯精心经营,白起、王翦百战百胜外,离不开商鞅的变法改革,离不开张仪、苏秦的外交攻略等前期的积累。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成为可以和齐、楚并列的超级大国,张仪的“连横”破坏了齐楚联盟,并彻底搞垮了楚国,苏秦的“合纵”主观上是为燕国一雪耻辱,但实际上彻底搞垮了齐国。至此,战国七雄中,秦国的地位就像今天国际社会中的美国一样,独霸天下。在此大背景下,一统天下,顺理成章。一次改革,把秦国在战国七雄中的位次从中间提到了第一名,此绝非儒、道所能为,两张利嘴,搞垮两个大国,此绝非兵家所能为。所以,国家贫穷落后不要紧,因为可以变法图强,只要有切实可行的方案和雷厉风行的执行力;国家弱小也不要紧,因为可以通过高超的外交战略谋求生存发展,甚至采取曲径通幽的方法,只要有足够的外交智慧和优秀的外交人才。

 

   刘向《战国策》中以“所在国重,所去国轻”来评价张仪、苏秦,纵观历史,此语实不为过。纵观整个春秋战国时代,一个国家的强大,总是离不开一个英雄人物的横空出世和一个伟大团队的精心经营。齐桓、晋文、楚庄、夫差、勾践春秋五霸如此,战国时代,“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而门庭若市的齐威王,“胡服骑射”而强边固疆的赵武灵王,铸黄金台招贤纳士而一雪国耻的燕昭王等更是如此。一直以来,历史对张仪、苏秦的评价是诋毁多于赞誉,诋毁之处一是纵横家只会靠嘴皮子四处煽风点火,从来不干实事;二是纵横家们不讲原则,为满足自己一己私欲,挑拨是非甚至点燃战火而全然不顾百姓死活。综合分析《东周列国志》、《左传》、《史记》等史籍及近年来出土的文物和最原始的历史记载,张仪、苏秦无疑是战国时代乃至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战略家、外交家。他们用忠诚、执着、睿智、雄辩改变了自己所效忠的国家的外交环境和国家地位,在一定意义上也改变了中国历史。

 

   张仪、苏秦纵横开阖,巧舌如簧的具体事迹,历史已进行了浓墨重彩。我想说的是,他们的忠诚和执着及他们主导的“合纵”、“连横”对战国历史走势的重要影响。

 

   张仪入秦之时,战国七雄中齐、楚、秦三强东南西三足鼎立,韩赵燕魏宋等小国在地缘上是三强对立和火拼的缓冲地带,在外交上靠在三强之间的左右摇摆来谋求夹缝中的生存。张仪入秦后,先是巧用“连横”,争取外交上的优势,后两次出使楚国,通过对楚怀王和楚国权贵心理恰到好处的拿捏,以零代价破坏了齐楚联盟,进而激怒楚怀王攻秦,楚大败后元气大伤,而秦打通巴蜀,实力大增。秦楚实力此消彼长之后,张仪主导的“连横”策略和本人的命运一样,伴随着秦惠王的死而落下帷幕。然而,英雄人物在谢幕之时,不忘给观众一个漂亮的背影。秦惠王死后,面对秦国复杂的政治斗争,张仪再次用他的智慧和深遭齐国嫉恨的“知名度”,以外交的形式,以为秦谋取土地的政治口号,达到个人身归故里的目的。张仪是幸运的,他在魏国、楚国虽未能一展所学,在入秦的路上,便被周王所赏识,入秦后,更为惠王赏识并拜为客卿,在他担任秦国第一任相国期间,通过外交努力,巩固了秦国的大国地位,扩大了秦国的版图,搞垮了秦国统一道路上的拦路虎楚国,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并且成功身退。

 

   比张仪出道晚近三十年的苏秦,留给历史的不仅是他刺股悬梁的励志故事,更有他同时挂五国相印的风光和为了达到强燕弱齐而精心设计的惊天阴谋,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为了报答燕昭王知遇之恩而多方奔走,两入齐国担任间谍长达十余年,在赵魏两国两入牢狱,直至被齐愍王五马分尸,谁言说客只有口舌之才而无忠诚之心,苏秦的忠诚可昭日月。客观的说,要实现强燕弱齐的战略目标,其难度是非常大的。首先,燕国是一个无法和齐国相提并论的小国,弱国无外交,这是千百年来不变的国际法则,要颠覆这一法则绝非易事;其次,诱导齐国攻宋,必将引起齐秦冲突,这会给齐国带来灭顶之灾,如何让齐国坚定决心攻打宋国,而又能将自己的阴谋深藏不露。这等于用阳谋的方式实现阴谋,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最后,一旦东方五国实现“合纵”,如何及时的破坏“合纵”,变“五国伐秦”为“五国伐齐”,避免弄巧成拙,这才是阴谋中的阴谋。同时,在整个战略实施过程中,像所有特工一样,苏秦一直面临着如何让燕昭王和齐愍王这一敌对双方能同时对自己深信不疑的难题。

 

    首先,苏秦抓住问题的关键,即要搞跨齐国,必须让齐国进攻宋国。齐国一旦进攻宋国,秦国必将和齐国彻底翻脸,两强一旦翻脸,“合纵”便会水到渠成,“五国伐秦”的“合纵”一旦形成,齐国便会无后顾之忧的去进攻宋国,而一旦攻下宋国,只要稍加挑拨,便可破坏“合纵”,将所有怒火引向齐国;其次,他准确的抓住了当时能左右局势的几个主要人物的内心世界并进行了很好的利用,齐愍王的鼠目寸光和好大喜功,孟尝君田文对秦国和齐国的怨恨,奉阳君李兑的自私和专横等;最后,他不辞劳苦,多方奔走,以身涉险,委曲求全。凭着这份执著和忠诚,齐国实力和地位一落千丈,燕国终于一雪前耻,苏秦虽身死他乡终不负昭王之重托。

   

    当然,一个国家的强弱存亡,外交只是权宜之计,只有开疆拓土、富国强兵才是长久之策,但像燕国这样的小国,要复仇,要打败齐国,是没有时间可以等的,所以,外交无疑是最直接,最快捷,成本最低的途径。客观地说,燕国虽然战胜了齐国而一雪前耻,但其结果是从此以后再无国家可以和强秦对抗,而像燕国、韩国这样的小国,在战略上也丧失了以朝三暮四左右摇摆的策略来委曲求全的机会,从而,直接加快了六国归一的进程。但这绝不是苏秦的本意,也不能将此归罪或归功与苏秦,苏秦想要做并且做成了的只是搞垮齐国实现燕昭王复仇的愿望而已。

 

    世界上只要还有国界,就必然有跨越国界的外交。今人多以为苏秦、张仪乃一介舌辩之士,岂不知他们的忠诚、执着、智慧、雄辩正是值得外交官员甚至决策层学习的地方。外交是大智慧,绝非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的枯噪说词。每当看到外交人员在面对涉及国家利益的重要问题时,总是千百次不厌其烦的重复那些大而空的“原则”时,不由得在自己心里说,我伟大的国之栋梁们,抽空研究研究春秋战国的历史吧,看看你们的祖师爷苏秦、张仪是怎么搞外交工作的!

战国说客双雄

作者:姜安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2-01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