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面对危机,公众如何看待金融家们呢?

书评人:郝金刚 2012-04-21 10:16 赞[0] 收藏

  ——读沈联涛先生新著《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金融危机》有感(之二)

  金融家们经常在常人的视野之外、低调地做着一些影响深远的事情。经济学家称之为信息不对称。有时候,金融家们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地方拯救世界。例如JP摩根把华尔街上最有影响力的金融家们关在一间书房里,迫使他们出资拯救即将倒闭的金融机构。因此有人说他挽救了1907年的金融危机。有时候则不是。

  那么,公众如何看待金融家们呢?

  一切如意的时候,公众并不特别关注帷幕后面发生的事情。一个典型的现象是:金融业不仅在普通人眼里披着神秘的外衣,即使是非金融专业的经济学家,大多也自觉自愿地对金融问题三缄其口。然而一旦危机来临,人们总是很自然地不仅想起、而且归罪于帷幕后面的、他们并不了解的人和事。就这样,在世界各地,阴谋论可以周期性地流行,金融家不得不周期性地充当金融危机的替罪羊。

  沈联涛先生的新著《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金融危机》正起着揭开金融之帷幕、像普通公众展示金融这台复杂机器的作用。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主要有四处:

  第一,沈先生是金融业的内部高层而资深的人士,因此该书从一个内部人的视角透露出比一般经济学家知道得更多的信息。作者曾经供职于马来西亚中央银行、世界银行总部,后来担任过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和香港证监会主席。书中确实也多处提到他亲身经历的重要事件和场景,令我这样的外人耳目一新。

  第二,本书提供的资料之翔实,已经远远超过许多退休官员的回忆录之所能及。大凡退休的高官如果愿意,把当年的所见所闻写成随笔,已经能够吸引大批读者。根本不必耗费许多精力去搜集整理当年的资料。沈先生也算是金融界的高级官员。他在本书中提供的资料是这本书让我深深感到的意外之一。在某些章节,作者引用其他人的话语之密集,甚至让我眼花缭乱。

  第三,本书是一本通俗的学术读物。作者的笔调如同马丁·迈耶或者白芝浩,把一个长而完整的故事娓娓道来,一点也不敷衍、一点也不着急。但是作者又不只是在讲一个故事。沈先生像经济学家一样,按照一个事先设计好的框架来讲这个故事。因此有它的经济学价值。

  第四,本书从国际化的视角比较公允而理性地讲解发生在亚洲和美国的危机、以及对比各种货币和金融体制,有助于中文读者理性地观察和理解全球化。至于作者自称的“亚洲人的观点”,我认为更准确的表达应该是“非欧美人的观点”。在摆脱“欧美中心论”的同时,也不应该重塑亚洲人的自大。

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

作者:(马来)沈联涛 著,杨宇光,刘敬国 译

出版时间:2009-08-01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郝金刚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