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前后,以色列接纳一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移民,其中大多是教育程度甚高、充满创投精神的高科技人才。在这波科技和人才充电带动之下,加上2004年以后一系列市场改革,以色列经济一日千里。
今天,全球顶尖企业,包括英特尔、IBM、微软、惠普、雅虎、Google、升阳微系统,在以色列都有研发中心。在那斯达克挂牌的以色列企业数目仅次于美国,超过75家,包括全球最大学名药厂Teva,和以色列最大企业、全球网路保全产品巨擘Check Point软体科技公司,以及著名的国防承包商Elbit系统。
以色列目前赶上全球绿色潮流,逐渐集中力量,要在干净科技领域开出一片天。2006年,股神巴菲特斥资40亿美元买下以色列金属大厂Iscar的80%股份,是巴菲特第一笔美国境外投资。2007年,外资为以色列经济挹注逾一百亿美元。
受美国经济走软影响,以色列在亚洲和东欧科技市场加强努力,2008年经济成长率预估3.2%。以国央行表示,政府如果进一步提升劳动力,配合改善教育,每年成长率至少可保4%。
以色列对于科学和科技的发展贡献相当重大。自从建国以来,以色列一直致力于科学和工程学的技术研发,以色列的科学家在遗传学、计算机科学、光学、工程学、以及其他技术产业上的贡献都相当杰出。以色列的研发产业中最知名的是其军事科技产业,在农业、物理学和医学上的研发也相当知名。
总计有十名以色列人和以色列裔人曾获得诺贝尔奖。包括共同获得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生物学家阿龙·切哈诺沃和阿夫拉姆·赫什科,共同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晶体学家阿达·约纳特,获得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材料学家丹·舍特曼;共同获得1978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政治家梅纳赫姆·贝京,共同获得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政治家伊扎克·拉宾和希蒙·佩雷斯;共同获得196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共同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以色列裔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内曼,共同获得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以美双重国籍经济学家罗伯特·约翰·奥曼。
高科技产业在以色列经济中举足轻重,尤其是在过去十年中。以色列有限的自然资源以及对于教育的强烈重视使得高科技产业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大,以色列在软件开发、通信、和生命科学上都是世界顶尖的国家之一,以色列还经常被称为是第二个硅谷。
直到2004年,以色列获得的风险资本投资总额高过了任何欧洲的国家,并且有着世界最高的VC(投资资本)/GDP比率。除了美国与加拿大以外,以色列有着全世界最多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以色列出产的学术论文数量就人口来算也是全世界最高的,平均10,000人里有109篇。以色列的专利权申请档案数量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
在研究和开发(R&D)花费指数上,以色列是第三高的国家,在科技准备(产业界在R&D上的花费、科研社群的创造力、个人电脑和网络覆盖率)上则是第八,在科技创新上是第十一,高科技出口总额上是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