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货币市场》这本书而言,任何稍微具备经济或者历史常识的人都觉得没有谈论的必要,这不过拾流传数百年的犹太人控制世界之类的欧美阴谋论牙慧。但此书在中国流行一时,并引起政府和商界高层人士的注意,就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了。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表示:这本书受到欢迎的原因是日本经济10多年的停滞和亚洲金融危机。这些事件给很多中国政策制定者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官员仍对西方有关开放金融系统和浮动汇率的建议抱有深深的怀疑。哈继铭称:“他们认为,这只是掠夺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新的手法。”而作者宋鸿兵也表示:“我从未想到,这本书会如此畅销,就连高层领导人都会阅读。中国人对金融市场中发生的事情感到紧张,但他们并不知道如何去处理真正的危险。此书为他们提供了一些设想。”
这个设想是危险的,更是没有前途的。这本书的畅销以及引起高层的关注,反应着我们这个古老传统的封闭社会,在面向全球化过程中的集体胆怯。
人对于未知的事物从来都抱有迟疑恐惧的态度,一个群体对于他们不理解的事务,也持有负面排斥的情感。早期游牧人对铁匠这个职业总是以巫术看待――人怎么能从石头中弄出金属来呢?而我们上千年的农业社会,对商人阶层一直总是排斥、蔑视和愤懑――一个人什么都不干,就是这么将东西倒来倒去,一滴汗都不流,怎么能获得如此多的财富?!这是国之大蠹!要用敌杀死统统消灭光!这和中世纪基督徒对从事钱商职业的犹太人态度一致:从事一些票据纸头的交换,外加叮当作响交易钱币的弹指之功,不流血不流汗,这些不信基督的异教徒居然获得如此多的财富,享受如此奢华的生活,其中定然有诈!如果基督徒生活不幸陷入困境,那么不消说了,这是万恶的犹太人阴谋所致!
大凡封闭社会里的人,大多零和博弈心态,你所得就是我所失。而开放性社会则基本是共赢心态――你赚我赚大家赚。农耕社会、游牧社会基本是封闭社会,你耕这块田,在那块草地放牧,我就没有了。我想得到只有靠抢!而商业社会原则是你种田,我养牛,分工到位,然后自愿交易,大家发财。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不到30年,目前仍然是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没有什么比“民工”二字更能说明我们这个社会的变迁进程了。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在目前,仍然是一群人最终要消灭另外一群人的理论。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其实还是农业社会的眼光――洋人是狼,要吃人,我们要与狼共舞。这种心态下,不奇怪《货币市场》畅销了。全球化涉及到全世界几十亿人的交流,在互联网革命下,国际金融的发展犹如洪流卷过,其中包涵的信息量是任何一个政府都不堪负荷的。习惯了“计划”、“统筹安排”、“合理规划”、“有序发展”等等词眼的大政府官员们,感到无比苦闷和迷茫。他们既不理解、也无力抗拒这股洪流,即使他们拥有金融博士的头衔,封闭社会的心态,还是无法让他们相信,这一切是他们无法控制和理解的。他们抓起国际垄断寡头阴谋的救命稻草给自己壮胆、解惑,将现实世界的种种谜团和失败归结于一个无所不在、势力庞大的敌人。
白纸上一滴墨迹,看上去像什么?每人内心世界是什么就像什么。在过往以及将来的金融风暴面前,我们认为这是帝国主义的金融寡头阴谋,那是因为我们内心就是认为,这个世界是由无所不在、吃人的资本主义金融寡头支配着。至于是不是真的――反正从小到大,我们的教育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