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诸多站在农民之外而提出的关于解决农民问题的思路并没有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那些似乎是为着农民着想的努力实际效果往往很差并得到了农民的漠视,于是一些人倾向于将问题的根源归结为农民的无知、愚昧和素质低下,还有些人已经将希望寄托于未来新农民的培养。农民问题,真的如此难解?我想,如果不真正的了解农民,那么农民问题真的难解。
农民,一个复杂的身份
正如《农民的终结》一书提及的:“在农村,人们生来就是农民,并且一直是农民。他们不是变为农民的:如果人们是农民,就没有职业。”传统的农民其实是居住在农村的人和从事农业劳动的人的复合体;若进一步分析,农民还是农村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承者与遵循着。所以,如果仅仅把农民作为一种职业概念进行分析时,显然已经在前提上出现了错误。比如,城里的职业获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像学历、专业技能等,还可以重新选择职业。而农民则注定在他的土地上坚守,从事农业劳动并不是其可以选择的职业,而是生存的基本状态,也不论是否具有从事农业劳动的能力。农民的职业与家庭是不可分割的,而城市里则可以清晰的分开职业和家庭;农民的家庭与农业企业也是重叠的,其家庭就是一个小的农业企业,而城里人的家庭与企业是分离的。由此,农民的行为方式是截然不同于其他职业从业人员的,如果以其他职业从业人员的规律来分析农民则注定也是费解的。
农民生活,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农民在农村生活最大的特征是互识社会,也即通常讲的熟人社会,这从根本上有别于城市生活的陌生性——在城里,即使一个楼内的人,可能并不认识;而在农村,一个村庄里的人,绝对不可能陌生。由于这一特征,农民的生活有很大的共同特征,即他要遵守村庄长期以来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和思维方式,他自己能够自主的仅仅是在这些大前提下的个体调整。由于农民身份的特殊性,现实中的农民生活,其生产与消费是一体的,比如自家的鸡蛋自己食用,自种的玉米又去喂猪;农民的经济生活与家庭生活也是一体的,农民申请的贷款可能应该用于购买拖拉机但实际可能是购买了电冰箱,这是不足为奇的;农民的劳动与闲暇也是一体的,比如他完全可以自主决定自己的劳动时间与强度,可以边干边歇,而工厂的工人绝对没有这个自由;农民的生产与生活也是一体的,由于农业劳动的特殊性,有时既是生产性的,同时也具有着生活气息,比如让人感觉美好的收获时刻;农民的经营与管理也是一体的,他既决定自己的经营方向,更要亲自负责日常的管理工作,他既是企业的雇主,也是这个企业的雇员;农民的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是一体的,其对于生产经营过程的决策,往往不是按照经济原则处理,而是按照社会规范去处理,以至于企业的利润核算法对农民几乎失去效用。等等。可以说,农民在若干方面的“纠结不清”,导致了好多的研究走入了误区,单纯的经济学研究农民是片面的,也是难以理解的,比如农民的好多行为是不经济的,农民的这个企业应该是亏损的甚至应该破产,但实际上却好好的继续存在;单纯的社会学研究也难以有效解释农民的经济行为,但似乎比单纯的经济学研究效果要好一些,至少一些迷惑的问题看出了背后的社会机理。
农民变革,注定艰难的事业
仅仅从农业推广学的角度看,让农民接受一项新的农业技术就有多么的困难,法国的一些地区仅推广杂交玉米就要耗时十余年,在中国情况更好不到哪里去;如果还要改变多年不变的农民传统行为习惯,则困难可想而知。所以,热心并急于改变农民现状的人们,至少应该从了解农民的身份特征和真实生活状态做起。比如,一般的研究将农民定位为保守,但为什么保守却无法合理解释,实际上,农民关于农业经营改进的抉择,不仅仅考虑的是经济因素,而且考虑的是社会因素,农民的保守其实某种程度上是对传统的尊崇,如果没有农村的精英率先打破传统,一般的农民是无法也是不敢打破这个传统的。所以熟悉农村工作的人都知道,在农村推动一件新事情,初期个别农户的率先响应与示范带动多么重要!也有的研究将农民描述为怕担风险,但怕担风险是人的共同特征,并不仅仅是农民,只是农民的抗风险能力确实要更弱一些,而农业的风险实际上又超过一般的工业生产,因为其要经受市场风险与自然风险的双重打击,如果不能给农民一个准确的预期,那么农民绝对不可能去轻易改变。还的人甚至觉得农民的行为无法理喻,其实这也正常,农民行为决策过程往往不是理性思维的结果,而是群体行动的结果,也可以称之为跟风,比如拖拉机的购买潮流形成后,可能单独购买拖拉机并不经济的农户到最后也购买了。所以,推动农民的改变,绝对不是简单的事情,也不是一时的事情,注定要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逐步实现。
总之,任何将农民、农业、农村问题试图简单化处理的思维都是不切实际的,也是难以施行的,更是对农民、农业、农村有害的。在阅读《农民的终结》过程中,我深深感到,那些出于简单思维的农业政策,往往带给农民的不是福音,而是灾难。真实的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其复杂程度可能要超出城市和工业问题,而我们对之却依然缺乏深入的了解,即使像我这样的农村出身者,在面对农民问题时,依然感到陌生和恐惧!
(二〇一二年十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