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的农村劳动力流失,让人们逐渐意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明天谁来种地?在人们纷纷表示各种担忧的同时,一个叫作“职业农民”的概念逐渐响亮起来,逐渐被赋予拯救农业未来的重任。何谓职业农民?从种种表述看,职业农民概念的核心是,专职从事农业,且依靠农业也能获得理想的收入。职业农民为什么会出现?从三农的历史演进与现实角度试作分析。
农业的形态不断分化,越来越呈现专业化的趋势,催生着职业农民。人类农业从诞生以来,逐渐经历了种植业到畜牧业再到种养结合的阶段,但其一个重要特征是,农业的形态是以家庭经营为单元的一个混合多功能体,即作为从业者的农民,注定要成为一个多面手,既能播种,还能管理,更能收获贮藏,还要当好商贩,卖个好价钱。然而,经济社会的发展让农业这一笼统的产业不断细分,并将各个环节专业化。这样,农业实际上已经分化为“若干车间”组装的产业形态,不同的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环节专业从事,不再像传统的农民那样累,那样的专业而全能,他可以把买卖的责任交给合作社,把机械设备的问题交给农机服务机构,加工、包装、贮藏也交给相关的企业,这为职业农民的出现奠定了现实背景。
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让农业受制于自然因素的状况不断改进,也在催生着职业农民。传统的农业主要靠土地状况的制约,是什么地,种什么作物。然而,科技的进步,让土地状况的制约因素不断减弱,农业的发展更多的靠农业投入品的投入状况、农业机械化的运用状况,农业的发展实际上更多的受制于物质投入,这让农业的高投入、高回报成为现实,逐渐具备了现代产业的特征。在此情况下,必然有农业之外的人带着资本和技术加入农业从业者的行列,为农业发展带来新气象。
工业化、城镇化加速背景下的农业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效益低下,从根本上催生了职业农民的诞生。职业农民只要规模和效率提高,是可为的。中国这么大的区域,地域差别很大,事实上,职业农民已经在一些农村人口急剧减少、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率先发展起来。目前农业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合作社、产业大户等聚集着大量将农业生产经营作为职业选择的“专职农业者”。其中既有农业经营管理者,也有农业职业工人。特别是农业产业化催生出一批农业职业工人,有体力型的,也有技能型的。今后,随着农业从业人员的进一步减少,职业农民的数量还会增加,而依靠农业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也逐步成为现实。
城乡二元体制的松动,让职业农民成长所依赖的户籍制度、城乡一体化、养老退休等一系列制度条件也逐渐得到满足,加速了职业农民产生。这些年,农民的概念正在从“peasent”(农夫、乡下人)向“farmer”(农场主、农业从业者)转变,在这个年代,不可能强迫谁去必须当农民,但当户籍制度不再那么重要,城乡差距不再那么恐怖,一定会在经济因素、个人因素、文化因素的刺激下,诞生一批愿意从事农业并且能从农业获得可观收入和人生价值的群体,事实上这些年一大批年轻人已经在这样做了。
总之,谁来种地的问题其实并不需要担忧,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只要经济社会条件成熟,政策制度适当调整,传统兼业状态的农民会减少,而以农业为职业的新型农民却会不断增加,并让农业的形态从根本上转变。职业农民的出现,将让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全面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