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未来中国制造业经济

书评人:迟竹强 2012-10-22 10:34 赞[0] 收藏

  应该说,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是突变性的挑战。就在两年前,西方媒体还充斥了“中国制造”征服世界的喧嚣,中国被描绘成从高科技产品到低端制造业产品都有主宰性优势的“全能冠军”。而如今的新闻里,几乎每天都是制造业离开中国的报道和讨论。很明显,西方企业界在寻求自己的供应链方面,正在完成一个巨大的战略转型。他们把中国看成过去,把更穷、人口更年轻的第三世界国家看成未来。而中国面对这一改革开放以来最具挑战性的经济转型,显然准备不足,回应无力。由于国家缺乏宏观的战略性设想,由于地方政府一味寻求政绩工程式的短期“发展”,乃至在劳动力供应短缺的迹象已经相当明显时,仍然试图维持劳动力密集型的结构,希望以稳定汇率等等措施,把眼看就要失去的“比较优势”固守到最后一刻,进而丧失了为技术升级进行准备的宝贵时间。

  富士康就是个很好的例子。面对加薪潮,富士康的战略是迁移至内地。但是,在中国的劳工结构中,不管到哪里设厂,也不可能在深圳用深圳的工人,在陕西用陕西的工人。中国劳工的主力,是2.3亿的流动人口。他们在深圳也好,陕西也好,追求的是相对接近的工薪。工厂的迁移,在劳动力成本上节省的开支非常有限。而内地的工业基地在能源材料及成品的运输上,成本要远高于沿海地区。所以,仅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工业西进并不能挽救制造业的衰落,甚至延缓这种衰落也没有太大效力。富士康内迁的战略,其实还是和各地方政府讨价还价,在土地、税收等等方面要来最大的优惠,以政企联盟的模式经营,实际上还是维持着强制性的劳工制度

解读中国经济

作者:林毅夫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9-01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卢万赞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