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资治通鉴》的过程中我发现,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其实是一个不断强化皇权而不断削弱相权的过程。战国时期为了强国,还要登台拜相;秦王那样霸气,宰相却权高位重;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结束了舅舅宰相的专权后,皇帝与宰相的分权史正式拉开序幕,此后宰相不仅权力被分散,而且职位也被分散,再无一人独当宰相的情形;到了北宋,连形式上的尊重也被撤掉了,从此宰相也要在皇帝面前下跪,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可以坐着议事;到了明朝,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干脆废了宰相,集“大明集团”的董事长与总经理于一身,虽累死累活却丝毫不敢让权于大臣;至于清朝,则继承了明朝的体制,略作修补,并以满洲独有的主奴思想,让大臣们的人格降到了历史谷底,因为他们只有自称奴才的资格。所以,回顾明清的历史,并无名义上的宰相,其政权运转,明朝因为大多数皇帝的平庸与不作为,更多的是大臣联合执政;清朝则主要体现在皇帝的亲力亲为上,皇朝安危系于皇帝一身,虽然清末的曾左胡李等均非常之人,却难以真正执掌朝政,特别是李鸿章,空有权臣之名,凡事无不受到多方掣肘。
而张居正却是唯一的能在明清体制下拥有宰相实权的人,真正实现了大权在握。试看张居正掌朝之际,皇帝以先生称之,太后亦以先生称之,太监于朝政不再干涉,七嘴八舌的监察系统也承担起替内阁监督考核百官的责任,内阁唯首辅马首是瞻,作为内阁首辅的张居正,何其威风也。也正是因为如此,张居正才可能去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施行阻力重重的改革大业。有学者评价,有明一代,宰相唯张居正一人也;我则想再进一步,明清两朝,宰相唯张居正一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