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2009年出版的《陕西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研究》,《初识三农》也是我个人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在下决心出版《陕西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研究》的时候,我已经离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岗位,但依然有同志们问我有关马铃薯的情况,便想把自己在马铃薯这个生僻领域数年间所形成的研究资料整理出来,留给大家。如今《初识三农》出版之际,我则已经离开农业部门,于是想再把个人十年农业工作的一些研究资料做些整理,作为一个留念。
以三农问题的复杂性,一般人想在三农领域取得一点研究成果,实属困难。但出身于农村,毕业于农业专业,从事着农业工作,自当戮力前行,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也有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断断续续记录下来,以期对工作有所裨益,数年下来,竟也积攒了不少文字。我对这些文字进行梳理的时候发现,它们实际上就是我工作历程的真实记录。本书“农技推广”一辑收录的几篇,表明着我已经开始从农业技术干部向农业行政干部转型;“肉牛产业”一辑是我在宝鸡市陈仓区副区长任上主导开展“肉牛产业振兴工程”的实践与思考,后来又演化为陕西省农业厅推动的肉牛产业“秦宝模式”,这几篇文字我非常珍爱,特别列为首辑;“农村问题”一辑,如实地讲,在宏观方面的思考还很稚嫩,但总是一段时期思考问题的产物,也还有一些实践的体会在内,故选录了几篇;“农村调查”一辑,则是我带队开展理论课题调研的成果,所形成的调查数据与基本结论有可参考的价值;“工作随笔”一辑的几篇,有点四不像的味道,却也是工作侧面的一个反映,所以敝帚自珍,筛选了几篇;至于“三农短札”,则纯粹是工作和学习过程中的零星感悟,多是些碎片,但总觉得还有些意义,也拣录了数篇;考虑到可能会对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附录”又把开展农村调查时的问卷表格收集在一起。这便是全书的基本概况了。
在这些文字集结出版的时候,我不禁顺着这些文字的脉络,对自己的工作历程作了回顾。工作至今不觉已经16年,岗位也经历了数次转换,人生的轨迹不断改变。一参加工作,从事马铃薯等粮油作物技术推广,兼编《陕西农技推广》杂志,参与单位的综合材料起草,总体是一个农业技术干部,其间对少人问津的马铃薯用心最多,写了不少东西,攒了不少资料;工作六年后转入农业行政工作,视野由此大为开阔,不仅突破了原有种植业工作的小藩蓠,就是大农业的各大行业也纷纷介入,对三农问题开始有了接触和认识;再下来到县区挂职,分管农业农村工作,不得不就复杂的三农问题努力做些钻研,并结合县区的实际主导一些实践;待到重回省农业厅工作,参与新开展的一村一品发展指导工作,基本属于农业综合性领域,又多次参与省农业厅组织的调研课题,不断积累着一手资料和心得体会;如今在共青团的工作岗位上,依然负责着还属于三农范畴的农村青年工作。上述的经历只能说明,我的确与三农有缘,又在客观上促进了我对三农问题的持续关心、学习、实践和思考,不断有些长进,最终有了这些文字的诞生。
形成一些三农方面的文字,辛苦自不必说,但却能集结出版,仅此我就充满了幸运之情、感恩之心。再回想这些年从能写些东西到能思考些问题的进步,我真挚地对关心、支持、爱护我的历经单位领导、师长、同事和朋友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在形成这些文字的过程中,没有省农业厅多个部门、基层多个农业单位的同志们协助,其结果是不可想象的,我为他们的大力帮助深表谢意。我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料理好家务、照顾好我的生活,为我创造了学习和思考的良好环境。特别要感谢郑梦熊副主任,在我的请求下,他在从来没有写过序的情况下为我破了例,写下了宝贵的序言,这份关爱,让我感动不已。
这些粗浅的文字就要出版了,我在以诚惶诚恐的心情等待着大家的批评和指正,并以此激励我在三农理论研究与实践的高山上继续攀登。
(二〇一二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