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王淮是在今年初的天使大会上,薛蛮子是这么介绍他的:“这个年轻人刚从Facebook回来,是斯坦福大学的高才生,Facebook的早期员工,最早的中国籍工程师之一。现在回中国想做点事情。” 王淮很腼腆地笑了笑。年轻人看起来蛮和气,不像其他的一些工程师那么nerdy(无趣乏味)。这几个月来,数次与王淮交流合作,也都非常愉快。
后来王淮请我为他介绍Facebook文化的书写序,我欣然答应。为什么我答应得这么快呢?
第一,Facebook绝对是一家伟大的公司。硅谷每5到10年出一家改变世界的公司,Google(谷歌)之后就属Facebook了!Facebook从哈佛的学生宿舍中走出来,逐渐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巨人,成为10亿人每月都会登录使用的网站。这意味着全球范围内每7个人中就有一位是其用户。
Facebook上面有1400亿张图片,已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图片库。如果你到美国,你会发现公司、品牌、电影已经不对外广播自己的网址,而告诉大家如何在Facebook上关注自己!这样的一个公司,是我们每个中国创业者和投资者都梦寐以求的。
王淮作为Facebook早期员工,一定可以原汁原味地把Facebook成长成功的故事讲给我们听。对于Facebook文化中的精髓,王淮做了很深入的观察和分析。当然,作为早期员工,他同时也是参与打造Facebook文化的贡献者之一。我相信王淮是非常有资格解释Facebook怎么做,但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么做的人。
Facebook成为如此伟大的公司既有偶然也有必然,既需要运气但更需要实力。我们不需要过多关注其运气, 就好像在国际象棋界中有句名言“只有好的棋手才会走运(Only the good players are lucky)”,我们应该关注Facebook究竟先进在哪里,哪些东西支撑着它走到今天,哪些东西可能适合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去借鉴学习。
第二,Facebook的创始人和CEO(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是绝对值得关注和学习的创业者。雅虎、Google和Facebook都属于快速成长的公司,但是前两个公司的创始人自身成长速度无法跟上公司成长速度,不得不从外部引入CEO。但是,扎克伯格能够和Facebook同速成长,CEO从19岁创业做到今天。
扎克伯格最喜欢三句话。1.维吉尔:“天佑勇者。”2. 毕加索:“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问题是长大后如何保持童心。”3.爱因斯坦:“凡事都应简化到不能再简化。” 这三句话也让我们看到他的心灵深处和博学多才。相信阅读王淮的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扎克伯格。
第三,王淮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对象。扎克伯格无论多牛,他毕竟是100%的美国人,而王淮则是100%的中国人。
我相信,王淮作为一名早期员工加入到一个创业型的公司,是需要实力和勇气的。据我所知,进入Facebook绝非易事。Facebook在人才济济的硅谷坚持非常苛刻的面试标准,他们“只和最好的人合作”的招人策略被执行得非常彻底,更何况是在早期的时候。
加入Facebook也需要勇气,毕竟创业公司失败的概率远高于已经找到成熟商业模式的公司。这个过程,非常考验团队的耐心和毅力,以及面对逆境时的坚持。尤其是国人对工作的稳定性和绿卡都非常看重,创业公司对于此有劣势。所以很多很出色的工程师更愿意选择像Google、微软、雅虎等成熟的科技公司。但王淮选择从当时状态仍非常不错的雅虎加入还未爆发的Facebook,从一个工程师成长为团队管理者,可见他有一颗无法安静的心,一颗追求刺激和追求成长的心。而这些,也在《打进Facebook》和《从个人成长为团队管理者》两章中得到充分的验证。对于在创业的年轻人,在职业生涯早期的年轻人,相信有很多借鉴价值。
他从一位工程师到研发经理的成长过程,对于职场的很多新人应该有所启发。接受挑战进入不熟悉的支付领域是给予他的一个机会,一个有巨大风险的机会。从零开始打造一支团队,相当于在公司内部进行再创业。对那些非创业型的工程师,王淮的经验也会有价值,因为他做到了工程师到管理者的成功跨越。
最后,这本书可读性很强,而且“干货”很多。王淮曾经摘选过部分发在他的博客上,其中一篇介绍Facebook文化的文章叫作《我在Facebook的十点经验分享》。如此一篇过万字的长文获得过万次的转发是非常罕见的。里面提到了很多他在开发产品、打造团队过程中的经验,比如“树立高的期望值并加以衡量”、“重视数据而不盲从数据”“不要过多设计或者过早优化”,等等。这本书对他的经验和体会做了广度和深度的扩展,并提供了更多的故事。
所以,无论中国是否能出一个Facebook或扎克伯格,我相信理解Facebook,并从王淮的亲身体验学习,对于中国的创业者、工程师、学生都会有莫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