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问题虽然一样,答案却是不同

书评人:向松祚 2013-03-01 17:48 赞[0] 收藏

  张五常教授讲过一个引人深思的有趣故事。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开山巨擘弗兰克·奈特执教数十年,有父子两代同为大师入室弟子。某日父亲看到儿子的考试试卷,竟与数十年前自己应考的试题一模一样,疑惑不解,遂登门求教:奈特教授,时光流逝数十年,您考我儿子的问题怎么与考我的试题一样啊?大师从容答道:问题虽然一样,答案却是不同。五常教授叹曰:大师之见,确是不凡!

  拜读刘珺博士新著《金融论衡》之时,奈特教授的评论总是萦绕脑海。经济学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问,时代变迁,沧海桑田,同样的问题,对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乃至不同的个人,可能就有完全不同的答案。最近我发表一系列文章,主旨就是试图说明经济学真理与自然科学真理有重要不同。自然科学真理是外延真理或逻辑真理,经济学真理则兼具外延真理和内容真理两重属性,是二重性真理。内容真理与外延真理最基本的区别是,外延真理与我们的主观态度和价值判断毫无关系,内容真理则取决于我们的主观态度和价值判断。每个人的主观态度和价值判断相去甚远,对经济学问题的答案往往大相径庭。

  《金融论衡》总共提出23个重要问题,涉及经济学经典理论、金融理论、货币政策、新制度安排和发展模式。这些问题都是热门课题,答案和观点五花八门,见仁见智。刘珺博士从一个重视实践的银行家角度,提出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新颖见解,值得理论研究者和实际政策决策者的重视和反思。

  该书开篇第一个问题是:“经济学是独立并具有预测功能的学问体系吗?”我同意他对此问题的三点意见:其一,国内学术界鲜有认真辩论经济学方法论和经济学科学特征者;其二,弗里德曼《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之观点大有值得商榷之处,甚至是对经济学科学性质的完全误解;其三,经济学应是解释过去而非预测未来。然而刘珺的阐释不够透彻。因为依照实证经济学方法论,解释和预测是一回事,这里需详尽阐释解释和预测之区别何在。

  当然,读者最感兴趣的可能不是经院哲学式的思辨空谈,而是具有现实政策意义的重要话题。《金融论衡》之“思考四”和“思考十二”就是两例。

  “金融属于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否不创造真实价值?”百多年前,马克思发表《资本论》,首次区分虚拟资本和产业资本,强烈谴责虚拟资本的投机和食利性质。百多年后,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和随之而来的“占领华尔街运动”,让金融行业的功能和地位遭到世人的普遍怀疑,自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作者相信金融这一虚拟经济“其实创造了很大价值”,亦承认虚拟经济会导致“非理性繁荣和金融危机”。需要深入探索的课题是:在什么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虚拟经济创造了很大价值?虚拟经济为什么容易导致非理性繁荣和金融危机?过去40多年来,人类经济体系的重大变化之一,是虚拟经济的过度繁荣和膨胀,是虚拟经济与真实经济的严重背离。我认为人类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是导致虚拟投机活动日益膨胀的根本原因,此问题会成为未来全球宏观经济学辩论的中心话题。

  “思考十二:汇率水平可以完全通过购买力平价理论来计算吗?”作者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大体持否定态度,不过不是那么彻底的否定。他说:“实际经济运行中,购买力平价却有失真之处。汇率问题不能由购买力平价一个角度简单而定,它是政治、经济、制度、政策甚至军事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而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某个或某几个主导因素会动态变化。”

  我对汇率的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完全否定的。2006年发表《不要玩弄汇率》,有两章详尽阐释该理论的来龙去脉和逻辑错误。我以为购买力平价理论乃至西方经济学最麻烦的逻辑问题,乃是对均衡概念没有逻辑一致和透彻深刻的说明。如果均衡理念模糊不清,购买力平价理论和其他以均衡为基准的理论和计算就难以成立。诸如均衡汇率、均衡利率、均衡价格、均衡货币供应量等等,就都需要重新定义。

金融论衡

作者:刘珺 著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3-01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顾炜宇
  • 个人名片 董坤伦
  • 个人名片 裴胜
  • 个人名片 遆晓明
  • 个人名片 孙建聪
  • 个人名片 范小明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