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年代,人们经常面临一种悖论,在那些从不做具体事情的所谓“专家们”坐在书斋指导着远离他们的实践的同时,一些悲摧的实践者们则深一脚、浅一脚地在现实中挣扎,有苦难言,或者说了也少有人听。如果说既能把理论搞清楚,又能在实践上干出些名堂,这样出来的总结就相当珍贵了,也就是时下游行的词——接地气,有干货。而近似作者从业回忆录的这本《我看电商》,完全可以让读者顺着作者的思绪,透过深入浅出的讲述,就有关实践问题做出明白的分析和反思。
当前的电商形势,竞争一天天在加剧,但整体的格局依然不尽如人意,烧钱的大平台并没有见到明显的盈利情景,小而美的实践又面临产品源头控制、物流成本等外在制约,最后的蓝海——农产品电商依然亏损声急,前段时间甚至有文章说,3000农产品电商无一盈利。这其中原因何在?作者认为还是竞争水平偏低,即基本上是跑马圈地加价格战,最终的结局形像地来说,就是群蟹效应:一只螃蟹在筐子里是能爬出来的,但一群螃蟹就不行,因为争先恐后,互相掣肘,最终都出不来。现在电商的严重误区是,自己不行却老拽着别人。价格战的效果就是这样,基本上“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那为什么又会集中进行价格战呢?因为大家的认识还停留在跑马圈地的阶段,以为现阶段主要是圈地盘,等规模做大了自然就会盈利,而结局是在亏损的泥潭中年复一年挣扎。
当然,也可以抱怨目前的环境,因为电商不管是企业还是经理人,基本都在浮躁中,急不可耐,大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之势;又静不下,“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就是不肯从自己率先做起来,从数量发展转向质量发展。如果也比喻一下,我看电商格局目前就像一池子浑水,水不静则沉淀不下来,注定澄清不了。还好,目前出现静下来、慢慢沉淀的趋势。而这个安静、沉淀的过程就是模式逐渐成熟的过程、定位逐渐清晰的过程。理想的状态应该像一个池塘,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分居水域的不同层次,和谐相处,一水共生。那么谁当什么鱼,就是一个定位。
但按矛盾论的观点,更多的问题是自己造成的。归纳起来,现在电商的问题集中在不能、不专、不精上。不能,是因为理念出了问题,失误是致命的,非重启炉灶不可,要么彻底歇菜;不专,主要是人才不足,运营粗糙,跌跌撞撞;不精,核心是管理跟不上,与其和人拼价格,不如主动在管理中找成本控制的空间。通过诊断目前电商的病灶,最应防治三大病症:一是大头病,盲目自信,雄心壮志,自建平台,自营商品,结果市场少,流量小,平台徒增成本,入不敷出。实际上初出茅庐,找现有的平台练练手艺,翅膀硬了再单飞也不迟。二是虚胖病,或好大喜功,或饥不择食,甚至想一网打尽,规模是有了,效益始终上不来,处处想领先,处处赶不上,轰轰烈烈启动,凄凄惨惨收场。实际上再大的帝国也有自己的边境,如今这个世界谁敢包打天下?三是马虎病,总想着差不多就行,管理不是极致,营销也差点火候,以为能达到“一般一般,做个世界第三”的地步,岂不知电商行业有老大,则老二都难以生存,更不要说排在后面的。
与前面几种病症相比,又有两种矛盾的思想认识表现明显,一种是神秘化,觉着很现代、高科技,玩不了,玩不起,浅尝辄止,畏首畏尾,老是打不开局面,最终只得放弃;成了马云说的,“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另一种又走向另外的极端,简单化,以为就是网上卖个东西,根本没有想到倒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转型,结果下水才知道游不动。以作者提到的物流为例,其对电商来说绝对是一个最重要的管理内容,成本管理空间很大,但一般电商依然停留在传统的仓储、分拣、包装、运输流程,缺少大数据的深度分析与科学处理,运营效率不仅低下,而且成本之差不是一个小数字。也如作者感慨的,亚马逊的真正优势在于其数据运算能力以及因此给所有进驻商家提供的商品进销存储准确信息,进而有效提升商品周转,减少存储和配送成本,这不是国内电商公司所能比肩的。
与那些经过数道工序进行加工和梳理的文字叙述相比,亲历的回忆最真实,也最具感染力,这也是近年口述史历史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我看电商》以若干电商重要事件为脉络,在事件叙述中加入思考,不仅和盘托出,而且娓娓道来,在阅读的过程中,电商创意从何而来、决策是什么过程、运行中出现那些问题与客服的过程、最终的经验教训,等等,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既十分难得又相当耐读,感觉深刻也受益匪浅,也特此推荐给电商从业者一读。
(二〇一四年一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