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使用天平的情况下,你怎样称出一架喷气式飞机的重量?”这类的“怪”问题,频繁的出现在以微软、谷歌、Facebook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以及美国华尔街跨国投行企业的招聘面试环节。互联网和金融企业究竟想考察些什么?
曾出版《无价》、《谁是谷歌想要的人才?》等此前引进到我国内地并广受欢迎作品的美国财经作家威廉·庞德斯通认为,企业雇主提出这类问题,通常意义上是为了考察求职者“解决现实问题所需的逻辑、洞察力和灵感”,当然也包括起码的各学科知识和生活常识。
网上流传更广的一道问题“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是圆形而不是方形?”,就可以提出几种解答:方形的盖子容易掉到洞里,因为方形的对角线是其边长的倍,方形盖子只要稍微一转就会滑落,而圆的直径是等长的,很难掉进去;下水道的洞口是圆形的,也更好挖,所以盖子也是圆形的;圆形的盖子可以通过滚动的方式来搬运。作家安德雷·考德拉斯库2000年在微软公司演讲,被问及这个问题时就提出,圆是无穷的象征,符合“天人合一”的理念,教堂的顶都是圆形。
威廉·庞德斯通指出,人类非常擅长进行问题界定,在遇到难题时,会逐渐提出一些假设,排除一些选项。这个假设和排除过程就是面试考官所希望看到的,可以以压力测试的方式,“逼迫”面试者展现思维意识、学识水平和抗压能力。微软等公司的面试题,脱胎于20世纪初初期曾大行其道的智商测试,但又有所不同。
“怪”问题面试法不是微软的首创,但这种法子得以风靡硅谷,并在后来席卷华尔街,是因为微软公司长期采用。准确来说,这既可归于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本人对“怪”问题的情有独钟,也与微软这样创业后很快成长为业界巨头的企业,需要借助有效的高淘汰率筛选思路来甄别录用对象有关。
传统的录用面试中,主考官所提出的问题,呆板、套路化,面试者多可以通过提前准备,将各类型标准问题的推荐答案背诵清楚来蒙混过关;并且无从甄别表现优异的面试者,究竟仅仅是口才水平一流的现场表演人才,还是真的具备协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微软等公司提出“怪”问题,目的是模拟商业、技术等要素复杂交叠的市场环境,借以辨识找出那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人,避免录用会做事但不怎么聪明的人、很聪明但不会做事的人。面对“怪”问题,如果不够聪明,将无法敏锐捕捉那些能够表明问题性质的关键线索;同样,如果执行能力或协作意识不足,就很难一一梳理出看上去合情合理的解决方案。
《如何移动富士山?》一书,就此前曾反复在网上流传的一些典型“怪”问题,梳理出多条解题攻略,包括确定主考官希望的答案类型、排除“显而易见”的答案、复杂的大问题往往有简单答案、简单问题往往有不能遗漏细节的复杂答案、解题陷入困惑时可以逐一提出假设并排除、逻辑难题的关键信息缺失时可通过列举可能场景来求解、提供一个连主考官都没有提出过的新颖答案,等等。
文章最后,让我们回到一开始就引述的那个问题,“在不使用天平的情况下,你怎样称出一架喷气式飞机的重量?”中国读者解答这个问题,很可能会占到一点便宜——你总听说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吧?这个问题的答案,跟2000年前曹冲称象的应对如出一辙:将飞机开到一个巨大的船上,然后标注此时的水位线,然后开走飞机,再标注一次水位线;接下来用其他已知种类的物品将船的水位线下沉到第一次标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