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自以为是个有信仰的人,所以看了这部影片,对导演拍这样的烂片非常反感。然而静下心来才发现,这部电影对人的观念的冲击是多么的强烈。之所以看了反感,是小编对自我的观念非常的执著,即使别人是对的,也不想承认,因为我害怕失去自我,以及组成自我的那些观念,那是种对没有意义感的恐惧。这部影片告诉我们的不是主角到底是什么身份,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自己是谁。
导演: Richard Schenkman
编剧: Jerome Bixby
主演: John Billingsley/Tony Todd
类型: 剧情
上映日期: 2007-07-28(美国)
剧情简介:
假如一个人告诉你,他活了140个世纪,是个穴居人,曾有机会跟哥伦布一起航海,曾与贝多芬聆听音乐,同梵高作过画,聆听过释迦牟尼的教诲,一个好人---耶稣,拥有时间堆积起来的智慧,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他就是你的一位朋友,一个相处多年的同事,你会怎么想?用无数的问题去质问他?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讲述的就是这么一个事情,35岁的哈佛历史教授工作十年之后突然辞职,同事们纷纷不解,他们临时在他家里聚会,敦促他解释一番。但约翰提出的原因令他们大吃一惊:教授声称他有不死之身,生存了14000年,并且不能呆在一个地方超过10年,不然他秘密会被发现。
众人有些恼怒,争相想拆穿这个蹩脚的借口,可很快他们就发现无法为John所言证伪,就如同John无法为他所声称的事情证实一般。原本友好的欢送会开始变得气氛迥异……
图宾根木匠的影评:
对宗教无条件认可和服从的质疑
原教旨主义是指一种无条件认可和服从某种无须证实的宗教教义,并以此身体力行地实践。这个观点似乎和《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这部片子是相反的。如果按照作者对“原教旨主义科幻”的定义,其实影片和大多数科幻一样,建立在某个架空的条件上。但它不同在于,没有按照架空的条件去组织故事,而是去反思它本身的逻辑。
我认为这个电影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它在挑战观众对悖论和不可知问题的忍受程度,类似维特根斯坦的思维方式。因为它最终指向的还是一个哲学和信仰问题,虽然披着科幻的外衣。所以我觉得与其说它是原教旨主义,不如说是“科学本体论”,即对科学本质的拷问。
对科学的信仰也是一种局限
其实这个片子从意识形态上来说有一点“反科学”和“反宗教”,就是说,抛出了一个科学无法证伪的假设,从而说明科学的局限性,以动摇机械社会中人们对科学的“信仰”。这个调调十分类似许多神学家对科学的态度:你怎么能证明神不存在?然后,对耶稣的描写也大大讽刺了上帝信仰的西方观众,还说自己当年是受到了“释迦牟尼”的启发,他的主题其实变成了一个指向虚无主义的东西。
对于许多无法证实的问题,人们喜欢说“超出了科学可以解释的范畴”,但又不愿意轻易地走到上帝的怀抱中去。因此,在科学和宗教之间有一个空隙,影片就是选择了这样一个灰色地带,它透露出来的揶揄不仅对科学,对宗教更是。带着一种对西方价值系统不太相信的调调。不过这也恰恰是我喜欢此片的原因,有点玩世不恭。
只有科学和宗教统一,才能找到真理的答案
这个一万多岁的男人,最挑战众人忍受力的并不是他在生物学或者遗传学上是否可能存在;把影片推向高潮的是男主角暗示了自己是耶稣本人。这个对西方知识分子观众可能是非常刺激的挑战。影片也是到了这里,我看到一些黑色幽默的意味。然后接下来的一切证实他是否是耶稣的台词,虽然很精彩,但我认为早已经不是科幻的范畴了。
影片在前一半似乎还是科幻,但到后来就完全变成了宗教问题。“一旦要回答‘终极真理’之类的问题的话,科学马上便与宗教双宿双栖。”也因此,这个影片最终依然和许多所谓软科幻所热衷的终极信仰问题殊途同归。
影评来源:http://movie.mtime.com/72296/reviews/1858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