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如战场,浊酒论英雄
昨天,在朋友的介绍下,翻了一遍《输赢》。虽然情节上有些揭秘式的趋势,能够让外行人看的比较新鲜,但是笔力上有不少欠缺,比起高阳的胡雪岩系列来说,高下立判。书的线索很明确,A公司老板D,因怕手下重臣Z起而代之,遂将其削爵夺权而又置之死地。Z率一群老弱病残孕,内克忧外伐患,摆脱私事、公事困扰,打下大单、终成正果。
书内主要矛盾为:
1.D对Z又拉又打
2.Z同竞争对手L的感情纠葛
3.Z手下F同客户未来儿媳的感情纠葛
4.客户同内部及上级单位之间的冲突
我个人比较苛刻,尤其是对于已经装订成册而且在外面卖36大元的书来说,挑毛病是第一位的。小说中最大的问题有:
1.情节浮夸:其实《输赢》中经信银行CRM项目的销售全过程同任何一个小单的销售过程没有多大的差别。前期接触、寻找内线、接标、出建议书及报价、讲标、评定签约,中间的一些暗箱操作也属常见,只不过作者把每一个环节都理想化的放大到了极致,反正是上亿的大单吗,销售自然是最好的销售,销售手段的应用自然是燕翅鲍般的花样翻新,主角必是帅哥美女,情感也要波澜起伏。
2.专业知识匮乏:对于一个CRM项目,怎么可能允许两家厂商联合实施?即使联合实施,怎么会因为一个通讯协议的问题就造成系统间接口无法开发?这么大的项目,只有销售参与、还有一个海外MBA参与,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咨询顾问参加,后续的实施团队如何搭建?
3.感情经验浅薄:作者虽然希望把感情纠葛处理的有如韩剧一般繁冗,但是文中描写草草几笔,画龙未成龙,点睛也无神。
4.善恶感泾渭分明:不知道是否是出版的需要还是一定要正面反映社会阴暗面,整片文章中对于公关活动的描写少之又少,至少也得安排个外国考察培训之类的吧,即使是坏人也坏的直接。其实,IT圈子里面回扣的问题非常严重,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了,这么大的单子,一点暗箱的东西都没有,鬼才信。200万,绝对是一个小之又小的数目了,一个上千万的单子就能给到这个数。不过,越大的项目,风险也越大,对于项目管理能力、系统性能、实施能力等要求也越严格。很多项目在这个阶段,决策层是要慎重对待的。商场即战场,尤其是这么大的项目,肯定是陷阱密布、步步杀机,而《输赢》中的人却都是人情味超重。其实对于回扣来说,如果像书中捷科那么做,以后谁还敢找你啊。在IT圈里混了这么久了,也没听过几家大公司在这上面翻过船的。
5.弱智遍布
a)D:未见对Z的拉,便直接打,商海浮沉这么多年了,能够玩手段开人就不会玩手段留人吗?而且把那么重要的项目放给一个准备收拾的人,希望通过这个项目翻身却又不配备完整的团队,同行长的接触最后时间才出现,如果老板做到这份上,赶紧跳楼死了算了。上亿美元的单子,不知道还有什么工作比这个更重要。
b)Z:对曾经在忠诚度上出问题的人,一上任便痛下杀手;连续解决多个高层却没有提出如何进行岗位填补;随意的泄漏重要消息给骆迦劝其出逃。第一,像杨露这种稍微施压便摇摆不定的人,要恩威并施,“你害我,我放你,你欠我一个大人情”,以后无论怎么用,她都没话说,是为不仁;第二,把国家重要信息泄漏给责任人,对于自诩职业的Z来说,是为不义;第三,象公司内部以前的竞争对手,一上任便匆匆解权,理由却又不够充分(票据问题?谁还没有拿票抵过费用!),是为不智;第四,和女人一起随便就迷糊,是为不忠;第五,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最后也没有看到什么重用,是为无情。
c)不知道国家在批捕那么重要的经济犯罪嫌疑人时,为什么对其家人没有布控?能让飞国外的飞机掉头回来,却不能事先预防外逃。
d)另外,第一次评标能够成功,干嘛要有第二次,文中介绍是为了将捷科做为靶子而示弱,但如果刘丰行长都已经能够控制评标结果了,一次通过何乐不为?而且评标前就要提交建议书,要漏也早就漏了,还要等到第二次评标的时候再去修改?
e)书中的人都是希特勒似的演说家,随便几句就能让人弱智样的点头称是,相信只有那种励志片还有主旋律影片里才会有如此镜头吧。
f)再说句题外话,对于IT咨询项目来说,签约的那一刻,输赢远没有结束,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那些长着猪脑子的销售在前期承诺了过多的事情,都要顾问后面去擦屁股。项目做不下去,几亿的合同额有个屁用,等着打官司吧。
不过说了半天问题,整体看过来,故事性还算比较强,本来是想表现商场的血淋淋,让我看来却只是一杯温情脉脉的温吞水。可能随着阅历的积累,作者会有更好的文章问世吧。不过作家就是有个毛病,往往专业化程度不够,还要愣说服读者,确实有些难以接受,而且书有很强的舞台剧本感觉,有些脱离现实,就算是跨行看个热闹吧。
最后,捷科和惠康,有点像SAP和Oracle,不过金融圈子IT咨询,从硬到软,应该还是IBM最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