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有个俗不可耐的名字——西方哲学史,凡是写作西方哲学思想的书目第一反应就是起这个名字,然而,此哲学史非彼哲学史。虽然不及罗素先生的巨著,但本书也是叙述西方哲学极佳的作品。时代要比罗素晚一些,看到的哲学类型也就多一点儿,更何况罗素本人是折中主义者,对一些哲学家及其思想带有偏见,不客观。然而本书作者在一个学术斗争相对缓和的地区——挪威,有助于作者写出相对客观的评价。G・希尔贝克和N・伊耶都是挪威大学教授和人文院长,这也是除了千禧年三部曲外唯一接触的北欧学术类著作了。
本书行文从前苏格拉底哲学(包括了中国与印度文明的哲学),一直写到佛洛依德精神分析与法西斯主义,最后讨论了哲学将何去何从。前后跨度三千余年,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哲学史上的问题。
1理性与本能的对立。
西方一直贯穿着一对矛盾,在我看来不是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而是理性与本能的对立。泰勒斯的水源说是通过推理“希腊各岛分布于海上”而得出的,然而像火源说,普纽玛定论等相比之下缺少依据,属于本能推论。进入中世纪后,经院哲学盛行于西方各大教廷,直到世俗权利与民族国家兴起前,一统西方哲学的是本能的对神的崇拜,一直到黑格尔还小心翼翼的使用着本能想起的绝对精神。辅以理性击败本能崇拜的是科学。当科学与理性解释了先前神学统治下标准的问题答案后,尼采终于爆发出了“上帝死了”的口号,人类的一切价值观都要重新评估。
神被推到了并不意味着本能崇拜从此失效。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西方人们从新审视自己,为什么理性统治如此长时间的人们在这么短时间内打了如此惨绝人寰的战争,理性支配的世界哪里出了问题?是科学超越了理性支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二战后全世界的核武器拥有当量,足以摧毁地球多次。
因而这一时期,西方哲学有理性转向非理性,越来越多的哲学研究偏向心理学,走向非理性,心理学性质的研究。如果追根溯源可以追逐到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烟酒以及精神分析。
由此看来,西方的哲学之路也是理性与本能斗争之路,本能——理性——本能——理性——非理性的道路。
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这一关系可看做一和多之间的关系
宗教上:原始社会的欧洲人信奉多神论,然而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后回归了单一神论(基督教犹太教的耶和华),然而在尼采时代又分崩离析,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偶像崇拜,分裂程度与宗教改革相比有过之无不及。
政治上:又如西方文明初始时期,雅典的民主与斯巴达的专制形成对立,这一一和多的关系在罗马帝国继续上演,元老院与执政官到帝国皇帝,即使到了二十世纪,科技与理性的革新仍然无法脱离专制与民主的对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产阶级革命……无论是哪一个历史时期都无法避免。
经济上:仅仅就社会主义公有制与资产阶级私有制相比,也是一和多的关系,国家调控与市场自由也是相离又相和的道路。西方走的是自由市场到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的道路,而我国则是由国家调控到改革开放的相反道路。
关于整体与部分问题,马克思已经辩证的讨论过了,然而作者并未不置可否,西方学者不喜欢中庸式的既又关系,他们更喜欢单纯,直白的目的。这也是在读本书时本书旁敲侧引出来的一个问题。
3逻辑与语言的相互性。
我们的逻辑是不是完美的,话语能不能准确的形容出我们所想?本书中提到了怀疑论与不可知论的起源,高尔吉亚的怀疑主义思想,在古希腊时期形成以皮浪,帝孟等人为代表的怀疑主义学派。怀疑论主张一切都不可知,你向别人形容一个事物,尽管你描述出了性质与定义,但仍然和被诉说者所想的是千差万别。
怀疑论者的理论致命伤就是他们的怀疑逻辑没有逻辑始点,从一切开始怀疑到怀疑一切,缺少条件依据。而笛卡尔的怀疑论显然要比古希腊罗马的先辈们高明一些,笛卡尔的怀疑始点始于我思故我在。我在思考是不能被怀疑的逻辑始点,因而我存在。逻各斯自从被希腊学者们提出后,历经罗马,笛卡尔,休谟等人整理,形成一套逻辑怀疑体系。同时语艺流派也在同步发展,从亚里士多德撰写《修辞学》开始,形成了一套劝服理论,然而逻辑思考能否被语言认识还是个问题,然而现在看来也有些解决办法,那就是物理定律和数学公式等等非语言的符号。
本书的前半部分逻各斯是重点叙述部分。毕竟想要说请理性的来源就要说清逻辑的力量。逻各斯的力量是双面的,一方面它体现了人类对于脑功能日趋成熟的运用,并以一种积极姿态投身到世界事务中,为人类文明迈向更高级的形态铺平了必要的道路。爱琴文明依靠航海技术拓展出广阔的视野,纯粹理性的伦理学的无法适应过于激化的矛盾,又将许多人引向了新的维度,一神宗教。
本书的基本观点是,逻各斯并不是本身成了新的多神信仰,它只是回溯到了多神信仰的源头,寻求了另一条思维的途径。同样的方法可以被用于考虑其后的近现代宗教思维和科学理性思维,由于人自身的局限性,思维会局限于某一维度,采用某一种维度会影响到人对另一维度的考虑,他们之间是替代而非转换关系。在以后,可以就宗教和科学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严格的说,logos只是在希腊拥有了一个漂亮的开端,而它的发展,是由其后千年的哲学发展才具体勾勒出的。但就古希腊人的开创性而言,理解了其美妙之处,无疑就是帮助对人类自身整体发展的良好把握。
还有一点就是本书的高度与视野观。
视野问题与高度问题。视野越宽阔,看到的同时代的经济政治也宽广的多,高度不同,则能在一个问题上进行多方类比(如法西斯主义的起源根据),不仅仅局限于哲学问题,将精神学家,艺术家也纳入考虑范围,才使得本书在思维上比单纯的哲学教材更加活泼,读起来更亲近与读者,类似与哲学学术史与科学史的融合版本。我想起我们当年闭关锁国与文化大革命,两次把自己的事业局限起来,一次是唯孔孟之道是从,另一次是坚持两个凡是。我发现,每当我们的崇拜归于一个人或者一个象征性的东西,我们的国家就出现了问题。而在引申一点儿的话,就是没有宗教信仰的我们能否在未来社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