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最大的悲哀,自以为是

书评人:刘妍 2015-05-06 21:46 赞[0] 收藏

 《道德经》第24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踮起脚跟站不牢,跨步前进走不远;自逞己见,反而不得自明,自以为是,反而不得彰显;自己夸耀,反而不得见功,仗持有功,反而不得为长。从客观规律的角度看,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可以说都是剩饭赘肉,惹人厌恶。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

这一章,从企者、跨者这种具体现象,推至抽象的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再次推至“道",从反面说明什么是得道的最大阻碍,最终得出有道者不处。

古代刻简是非常困难的,而且《道德经》这五千个字,应该是一字一景,字字有深意,但是在22章,提到“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显,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在这一章又同样提到“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里共用了40个字,可以说是笔墨极浓,为什么?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深意?是不是有我们还未理解的地方?

这里有一个市面上所有《道德经》翻译本都没有正确理解的秘密。

这四章要说明的就是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是只要心不动,则万事不易。这个心可能理解有点模糊,其实就如同释迦摩尼所说的,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这个心,就是由人至佛的关键;这个心,就是明心见性;这个心,就是道。明心的过程,就是悟道的过程,就是坐禅的过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菩提偈》惠能

道之为物唯恍唯惚,这个恍惚就是明暗变化,就是白天与黑夜,就是阳与阴,万物的存在离不开恍惚、阴阳变化,但是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这个一就是道,得道自然就可以把握阴阳,做到“其名不去以阅众甫”。21章,老子开门见山的指出了如何在变化的万物中去把握这个不变的一,但是这对未得道的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接下来老子对这个变与不变的道理用了3章的内容进行了解释。

什么是变,什么是不变?老子对这个问题用了几组对比进行阐述,曲全、枉自、洼盈、敝新、少多,这是最基本的变,推至自见与明,自是与彰,自伐与功,自矜与长,这里其实说的是事情的两面性,其实这个曲、枉、敝、少本来就是和全、直、新、多为一体,为什么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呢?秘密就在于不自见则明,自见则不明;不自是则彰,自是则不彰。从这里看出来,原来外界一直都没有变化,变化的是自己的看法,是自己的心。

总的来说,求道的过程,就是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的过程,原来阻碍我们快乐的,永远自是我们自己。

怎样做到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对待任何事物都要安守当下,不踮脚期盼、不跨步追求尚未到来的事情,顺应事物的规律做事。

其实老子已经把道说的很清楚了,我们就是因为带着种种目的、种种自己的看法,自见、自是读这本《道德经》,才导致一本非常朴实的书籍变成玄学,悲哀啊!

道德经

作者:李安纲 主编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01-01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周秋兰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