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系朱耷弃僧还俗后所取,始自59岁,那年,他偶见赵孟所书《八大人觉经》,从中获得启迪,遂解脱烦恼,以此为号,直至80岁老死南昌,以前所用名号均弃而不用,且其签名以示人生之“哭之笑之”、“啼笑皆非”,实际上亦是一种寄托他的痛苦心情的方式。
八大山人的画,细看起来,有一种悲愤苍凉的感染力,那不多的笔墨,却包含着他无穷的泪花和满腔的苦痛。显然,其笔下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形象,在造型方面,便和现实中的事物有所不同。出现在他画中的鸟、鱼,绝不是现实生活中死板的重复,而是有力地突出了它们的主要特征,并且还赋予它们以独特的性格。所以才会出现“白眼向上”的反复勾画,无疑流露出作者蔑视权贵的思想意识。这种风格,对后代画家的影响很大。后来的“扬州八怪”和近代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巨匠,莫不受其熏陶。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0年北京翰海秋拍会上,一幅其68岁所作的《孤禽图》,堪称其艺术成熟期罕见的精品,此画不足四平方尺,着墨不过巴掌大的一只孤鸟,但最终成交价高达4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