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中国和世界的王阳明

书评人:林永青 2018-04-23 12:21 赞[0] 收藏

王阳明心学与几位近代西方大哲的比较研究。和尼采、海德格尔、萨特、马丁-路德的比较分析,非常有趣。

 

(一)王阳明的“心学”与萨特的“人学”。

西方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从纯哲学的观点来说,和王阳明及其学说,最相近的,既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贝克莱,也不是唯意志论的尼采,而是被人们称为解释学、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一类的东西。

让·保尔·萨特(1905年~1980年)就是它们晚近的主要代表。 20多年前,萨特却是世界上鼎鼎大名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从“文革”十年浩劫中醒来的中国知识青年中,还曾一度把他作为崇拜的偶像,出现过“萨特热”。因为他们在那个全民动荡的年代,像萨持一样,看到了世界荒诞的一面;1978年,中国大陆打破了过去半封闭的状态,开始了改革开放,又是高考,又是出国,又是下海经商,他们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机会接踵而至,因而也对萨特说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设 计赞赏有加。

他反对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认为这是对自由的束缚。1945年,他拒绝了法国政府为表彰他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的杰出贡献而授予他法国最高的荣誉团勋章。1964年,他又拒绝了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的诺贝尔文学奖

 

在政治上,萨特既不喜欢资本主义,也不喜欢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萨特的“人学”存在主义人学和王阳明的心学有不少基本的类似。

 

第一,萨特说的自为存在,王阳明称之为“真己”,他们都是指能视听言动的“心之本体”。

 

萨特说:它只是一种单纯的主观性,是本真的存在,是种清除了物质经验杂质的纯粹自我,是一种主体性的绝对自由。既无善恶之分,也无好坏之别。而王阳明也说,“无善无恶心之体”。“这心之本体,原只是个天理,原无非礼,这个便是汝之真己。

 

萨特认为存在有两种,“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

 

萨特和王阳明,他们都把外部世界看成是一个加了括号“存而不论”的世界,它本身是没有意义,无可名状的。因为“存在先于本质”,所以它的意义,是由自为(人)的存在所赋予它的。由于有不同的人的存在,这个外部世界就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

 

萨特把人的“自为存在”,归结为个体的非理性的心理体验的存在,这和王阳明的“感应之几”观点也是类似的。

 

王阳明虽然没有用“心理体验”这样的词,他称之为心的“感应之几”,但他讲的意思和萨特是完全一样的。他说:“喜、怒、哀、惧、爱、恶、欲,谓之七情。七情俱是人心合有的。”

 

他们实际上都是人的一些心理体验的状态。王阳明也认为,人之本体常常是寂然不动的,常常是感而遂通的”。这些“感应之几”是完全个人化的,是因时因地而异的。“诸君要实见此道,须从自己心上体认,不假外求,始得”。

 

王阳明的龙场悟道,就是完全个人化、情绪化的一种心理体验:“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具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

未完稿。。。

 

良知之道:王阳明的五百年

作者:余怀彦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6-04-01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江小飞
  • 个人名片 朱逸菲
  • 个人名片 周正勇
  • 个人名片 王新光
  • 个人名片 何党生
  • 个人名片 陈世炎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