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叔本华论教育和读书(书摘)

书评人:胥英杰 2020-05-10 11:40 赞[0] 收藏

对于我所神往的这位哲学家的思想,我认为任何评论都是多余和徒劳的。

因此,仅摘录叔本华在《论教育》和关于”思考、读书和书籍“的论述中的片段,以表达我的深切同感。

2020.05.09.

 

 

叔本华论教育和读书(书摘)

( 摘自《叔本华思想随笔》和《叔本华论说文》)

================

Josh题记:伟大的哲人,其思想的熠熠光辉能照耀万世,光明不灭。

 

叔本华《论教育》

... ...

“由于我们智力的本质所使然,概念应该来自我们对事物的直观认识,中间经过抽象这一过程。因此,直观认识是先于概念知识的。”

... ...

“相比之下,人为的教育就是在我们还没有对这一直观世界获得某种泛泛的、普遍的认识之前,就通过阅读、授课等手段,强行把概念塞进我们的脑袋。经验随后会为这些概念提供直观认识,但是,在此之前,我们会在运用这些概念时出现失误。这样,我们对人、事的看法、判断和处理都会出现错误。教育也就以这样的方式制造出偏差、扭曲的头脑。”

... ...

“教师不是培养和发展孩子观察、思考、判断的能力,而是致力于把别人的现成的思想、观点填塞进小孩的脑袋。在以后的日子里要纠正这种由于运用概念不得法所导致的对事物的错误判断,需要相当长时间的亲身历练才行。这种纠正很少能够完全成功。”

... ...

“...我们在青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大量地阅读,但随后在踏入社会时,我们却表现得有时像个怪人,有时又跟一个白痴差不了多少;在某一刻很紧张拘谨,但在另一刻却又相当冒失莽撞。我们的头脑充满着概念,并跃跃欲试地运用这些概念,但在套用这些概念时似乎总是颠三倒四。”

... ...

“很少有学究具备健康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而这些东西通常连一个文盲都会有的。”

... ...

“教育的关键在于从正确的一端开始认识这一世界,而获得这样的认识可以说就是一切教育的目的。”

... ...

“首先,我们必须防止孩子运用那些他们无法对应清晰之概念的字词。”

(“甚至小孩都会有只满足于运用字词,而不是愿意理解事物的可怕倾向。他们用心记住某些字词,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蒙混过关。小孩长大以后仍然保留着这种倾向。这就是许多学者的知识只是一些花哨字词的原因。”)

... ...

(关于教育,Josh注) “当被问及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时,他(Josh注:指:安提西芬尼(约前450—前365):雅典的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犬儒学派的创始人。)回答说:‘学会忘掉坏的东西’。”

... ...

“正是因为早年吸收的谬误深深地印在头脑里面难以清除,同时,一个人的判断力很迟才成熟起来,所以,我们不能让未满16岁的孩子接触任何理论和信条的东西——因为所有这些东西都有可能包含巨大的谬误。因此,这些孩子不应该接触一切哲学和宗教,以及各种笼统、泛泛的观点;他们只可以学习那些要么不可能包含谬误的学科,诸如数学,要么就是不会含有危险谬误的科目,例如语言、自然科学、历史等。”

... ...

“一个人认识力的成熟,也就是说它所达致的完美,就在于他所掌握的总体抽象概念与他的直观认识能够精确地联系起来。”

 

叔本华《论思考、读书和书籍》

... ...

“不管藏书多么丰富的图书馆,假如不加整顿、杂乱无章的话,它给我们的利益,还不如那些规模小、藏书少,但整理得条理井然、分类清楚的图书馆。同理,不管你胸中的知识如何渊博,如若不能反复思考、咀嚼消化,它的价值远逊于那些所知不多但能予以深思熟虑的知识。我们若将所学的知识消化吸收,变为己有,并且能够充分应用发挥的话,就必须经过思考的过程,把自己的知识在诸方面相结合,或是把你的真理和其他真理互相比较。”

... ...

“读书意味着,只是利用别人的头脑来取代自己的头脑。”

... ...

“严格说来,有根本思想的人才有真理和生命,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只有对自己的根本思想才能真正彻底地理解,从书中阅读别人的思想,只是拾人牙慧而已。”

... ...

“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犹如儿童启蒙习字时,用笔按照教师以铅笔所写的笔画依样画葫芦一般。我们的思想活动在读书时被免除了一大部分。因此,我们暂不自行思索而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然而在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

所以,读书愈多,或整天沉浸在书中的人,虽然可借此休养精神,但他的思维能力必将逐渐丧失,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相同。有许多学者就是这样,因读书太多而变得愚蠢。”

... ...

“坏书不但无益,而且危害甚大。大抵来说,目前十分之九的书籍是专以骗钱为目的的。”

“有许多书,专门介绍或评论古代的大思想家,一般人喜欢读这些书,却不读那些思想家的原著。他们只顾赶时髦,其余的一概不理会;又因“物以类聚”的道理,他们觉得现在庸人的浅薄无聊的话,比大人物的思想更容易理解,因此,古代名作难以入目。

我很幸运,在童年时就读到了施莱格尔[5]的美妙警句,以后也常奉为圭臬。

你要常读古书,读古人的原著; 复述他们的话,没有多大意义。”

... ...

“没有别的事情能比读古人的名著更能给我们精神上的快乐。我们拿起一本这样的古书来,即使只读半小时,也会觉得无比轻松、愉快、清净、超逸,仿佛汲饮清冽的泉水似的舒适。”

... ...

“文学界有两种历史:一种是政治的,一种是文学和艺术的。前者是意志的历史;后者是睿智的历史。”

 

(END)

叔本华思想随笔

作者:(德)叔本华  著,韦启昌  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4-01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胥英杰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