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你对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个别论断存有何种偏见,也影响不了《资本论》作为经济学理论创新源头的伟大学术地位。
《资本论》是从市场经济的细胞――商品开始这部理论巨著的宏伟体系构建工程的。其中,商品双重性理论、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辩证分析,以及剩余价值理论,均是经济学人展开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源头。
商品双重性理论可以启迪经济学后人深刻理解到经济发展的两种原动力,并建立相关新的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可以令经济学后人悟出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不仅需要启动资本(价值)效率并建立资本效率机制,同时需要扩展市场容量并建立社会公平机制。邓小平正是根据马克思批评资本主义只注重资本效率、从而造成两极分化和市场容量长期相对萎缩的事实,便在中国市场经济创立之初就提出了“共同富裕”的大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作为后来者,在两个伟人的启发下,提出了中国特色市场经济要建立“资本效用所有权理论”和“市场容量理论体系”。如果上述创新理论可以对经济发展产生作用,我们应该先感谢马克思,其次感谢邓小平。
《资本论》是100多年前诞生的经济学著作,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自觉和多次使用数字化运算方法阐述经济学的理论著作。西方后来把数字运算方法运用到宏观经济领域则是继马克思之后距今60多年以前的事。当然,《资本论》还会给你更多你意想不到的启发。
不要带成见去读,不要计较个别论断,而是感悟一个世纪伟人――他的深邃智慧。他为什么能够感动和影响他所处的时代数十亿人?
《资本论》是总的创新源头之一,不是终极创新结果。把《资本论》当终极结果,结果就会出现中国改革开放前因思想僵化而出现的贫穷、落后局面。
“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取法乎下得下下。”这里,“上”不单指“上乘”尤其指“上游的成果”和源头的事物真相,要从这里来汲取创新源泉。而如果用已经被细化的末端成果来设定大前提,并在之下无休止演绎,就得不到上乘的成果,得下下。类似《国富论》一样,《资本论》也同样是经济理论创新源头之产物。《国富论》代表生产力不发达时自由资本时代的经济理论源头,那时的价值规律还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资本论》代表工业化初期将进入垄断资本时代的经济理论源头,这时的“价值规律”应该可以通过今后的市场容量理论体系变成“看得见的手”。下一步的经济理论源头是“?”。我不知道了。
胡志平,2008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