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这本书,从中学就开始看,来来回回不知看了多少次。这倒不是说本人多么有研究,正如有人吃了一辈子饭,却不会做饭一样。熟一点而已,闲来无事,发发议论。
围城的流行,大抵从电视连续剧播出以后。很高兴几位大腕演绎得出神入化,不似金庸先生的作品不断遭到荼毒,钟书先生应该可以满意了。
年轻的时候读,是被钱钟书的那些俏皮话所吸引,一个接一个机智幽默的比喻,常常让人忍俊不禁。举个例子:
(方鸿渐的父亲评论苏小姐)父亲道:“人家不但留学,而且是博士呢。所以我怕鸿渐吃不消他。”----好像苏小姐是砖石一类的硬东西,非鸵鸟或者火鸡的胃消化不掉的。
等等等等,还有许多高论,比如:一切机关的首长上办公室,本来像隆冬的太阳或者一生里的好运气,来的很迟,去的很早。(其中的辛酸,很久之后才读得出来)
那个时候可看的书少,又要考大学,却总是乐此不疲地读围城,常常嘿嘿的独自乐起来。只是觉得好玩,也只是为了好玩。
后来上了大学,还好学了化学,知道硫酸火碱不能吃。看的闲书多起来,也谈恋爱,也失恋。暑假回家读围城,又是一番滋味。方鸿渐开始被鲍小姐引诱,后来糊里糊涂地和苏小姐交往,稍后爱上唐小姐,最后则是被孙小姐搞到手。感情波折中,最喜欢看和唐小姐分手那一段:
方鸿渐把信还给唐小姐时,痴钝并无感觉。过些时,他才像从昏厥里醒过来,开始不住的心痛,就像因蜷曲而麻木的四肢,到伸直了血脉流通,就觉得刺痛。
和唐小姐的交往始末,书中描写的最清楚。我想这才是作者心目中真正的爱情,也许是因为没有结果,才显得两人用情颇深。而后来鸿渐和孙柔嘉只是占了整个篇章的一小部分。
如今读来读去,渐渐看出,着笔最多的不外几个部分:1。和唐小姐的爱情,鲍小姐和苏小姐只是陪衬罢了,2。去内地大学的途中3。在大学里教书4。和孙小姐结婚。书名虽然叫围城,比喻婚姻与爱情,实际上,作者更多写的是来来往往的人群,和可望而不可及的人生。今人说起围城,就是包二奶,婚外恋,书里面压根就没有。哦对了,辛楣和汪太太晚上散了一回步,还搞得满城风雨,也算桃色事件了。
读得越多,想得越多,就越觉悲哀。作者生性幽默,将社会上种种酸诗人、小文人、小市民、小官僚在不知不觉中给奚落了一顿。“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一本好书会让你思考。静下心来掩面而思,钱老先生好像就在面前,嘴角微翘,说:“你是个好人,可全无用处。”呵呵,我也只好傻笑一下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