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金的《魔戒》通常被视为二十世纪奇幻文学的开端,六十年代它的影响横扫欧美,与反战运动、环保主义一起,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和徽记。
《魔戒》以典雅而优美的牛津式笔调写成,风格可以称之为基督教浪漫主义(Christian Romanticism),一开始影响并不大。却在六十年代,以盗版书的方式打开美国市场,旷日持久的版权争夺战吸引了众多眼球,接着在美国校园掀起了可以称之为“campus religion”的狂热风潮,和性与毒品一样,成为以反文化反政府为特征的六十年代社会变革的图腾之一。
《魔戒》是史无前例完全在一个虚构的世界中写作出来,而故事中的人、事、物皆是作者运用想像力加以创造出来的。在这部小说的故事内容中,最重要的就是引起正邪双方争夺的源头"至尊魔戒"。它是魔王索隆(Sauron)倾全力造出来的戒指。索隆可以通过它以邪恶统治世界。而这枚能使人隐形、长寿,获得超然能力的戒指,彷佛也有某种自我意见,它会伺机而动,被邪恶召唤,也召唤邪恶。
因此,当魔王在战争中遗失了戒指之后,每一个无意间拥有它的人,都会遭逢心灵的强烈试探。他们知道它的危险,却无法割舍这个危险,戒指成为一种诱惑,并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软弱之处,呈现着不同的诱惑。最后,不能战胜这诱惑的人,会被索隆彻底控制。
因此,当魔戒落入善良的矮人族,即哈比族(Hobbit)的族人手中时,就成立了销毁魔戒的魔戒使命团。九位成员在赴使命的过程中,一方面得坚毅不拔地完成任务,一方面得面对魔戒诱发的、来自自己心灵深处的邪恶诱惑。
这点很符合基督教信仰中关于恶的描述。恶来自外在环境的邪恶势力,也来自人内在的因人而异的软弱。最重要的是,个人内在的软弱,会跟外在邪恶互动,彼此增加势力。
美国电影“魔戒”就改编自同名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