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读书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细节里的魔鬼

书评人:祝梓馨 2008-04-05 01:43 赞[2] 收藏

细节里的魔鬼

/祝梓馨

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世界四位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最概括的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他反复强调的是,不管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称之为一件好作品。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会毁坏一个宏伟的规划。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而在《人生的每日提醒:决定人生成败的365个细节》中所讲到的达尔文一次收集生物标本的细节,因为达尔文当时已经两手各捉到一只昆虫,这时眼前又出现一只没有见过的昆虫,可是他双手不空,又求虫心切,于是他就急忙将一只含到嘴里,腾出手又去捉第三只。这是达尔文敬业成功的细节。我看后真的感动。

 

这不禁又使我想起了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说过的话: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遍,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有鉴于此,他表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的确,与日本人的认真、精细比较起来,中国人确实有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以致于社会上“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几乎、似乎、将近、大约、大体、大致、大概、大概其等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词。就在这些词汇一再使用的同时,生产线上的次品出来了,矿山上的事故频频发生了,社会上违章犯纪不讲原则的事情也是屡禁不止。

 

我还记得这样一个故事,新中国物理学界的泰斗王淦昌(“两弹之父”邓稼先的导师)早年留学德国,师从被爱因斯坦称为“德国的居里夫人”犹太籍物理学家梅特纳。他曾经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志在发现中子,大家知道:原子弹要爆炸必须中子“点火”,所以发现中子具有划时代意义。不过梅特纳看过之后,保守的认为这个方案没有可行性,王淦昌于是放弃了。两年后,英国年轻的物理学家查德威克采用和王淦昌类似的实验方案发现了中子,并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王淦昌师徒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不胜懊悔。有时候我们总是被惯有的思维支配着,这固然可以保证各位不会有大的失误,却也局限了各位的创新思维,很难有新的突破。对于不清楚,不了解的事物不要轻易下定论,不要让机遇悄悄溜走。也许一个决定,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恰恰决定了你的成败。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菲利普•克劳斯比曾说:“一个由数以百万计的个人行动所构成的公司(想想看,每个人每天要执行多少不同的行动)经不起其中1%或2%的行动偏离正轨。”而且,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是一个比较难的事。丰田汽车社长认为其公司最为艰巨的工作不是汽车的研发和技术创新,而是生产流程中一根绳索的摆放,要不高不矮、不粗不细、不偏不歪,而且要确保每位技术工人在操作这根绳索时都要无任何偏差。

 

所以说“魔鬼在细节”。无论做人、做事,都必须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我们的古人就提倡“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已故总理周恩来就一贯提倡注重细节,他自己也是关注小事、成就大事的典范。

人生的每日提醒:决定人生成败的365个细节(心理卷) - 当当网

作者:王琳涵 编著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12-01

谁在关注这篇书评
  • 个人名片 徐政龙
广东联合出版公司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时代光华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湛庐文化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华章经管 | 经济日报出版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财政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中资海派 | 电子工业出版社世纪波公司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道中财富 | 含章行文 | 同舟人文化 | 华章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