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马克思坚信历史是发展的(他研究的当然是西方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发展的历史观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而中国的历史呢?
中国历史发展本身的巨大生命力,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谜团和奇迹,在所有古文明消亡之后,中华文明的自我修复和复兴的能力,发人深省;而中华文明每一次巨变都要经历重大灾难的“周期律”,也一样发人深省。毛泽东当年也说,“不要学李自成,要避免王权的周期律......”结果,还是发生了权力之争的文化大革命。
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写道:“然而,大一统的国家一旦建立起来,这个政权也一样会赢得人心,这点不足为怪。政治统一的实现带来了和平与秩序,同先前已变得无法忍受但尚未被超越的‘麻烦时期’形成对照,因此受到人们的欣赏。现在,刺激力的损失与摆脱灾难所得到的无可估量的宝贵实惠相比,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只要统一的国家存在,就有了避免恐惧威胁频频发生的保证。.......”(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P39,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以下是转引自华夏历史网的9句话,感觉有点意思。中华文明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可以从历史里看得很清楚,似乎说得又是“周期律”。
1、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有无数的选择,选择在某个人手里。
3、内忧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宫;中忧官场腐败,官逼必然民反;外忧民族矛盾,异族虎视耽耽。
4、胜者王侯败者贼,历史即是:为胜者歌功颂德、败者落井下石的虚假陈述。
5、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
6、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乱,思想越光辉灿烂;越是大一统,政治稳定,思想越停滞不前。
7、地域环境左右。
8、朝代之初,君强臣强;朝代之中,君强臣弱,朝代之末,君弱臣强:
9、单以武治,刚且易折;单以文治,软弱可欺;文武结合,刚柔兼济,方能长治久安
但我有不同观点——中华文明在16~17世纪之前是完全封闭的文明,(只是经受了文明比自已落后的北方游牧部落的挑战),而自世界地理大发现之后,来自更先进科技文明的西方世界,所推动的各种形态的、和平的或坚船利炮式的全球化,事实上已经开始了——当然是利弊参半——中华文明必须重新接受全球化的考验。所以,中国的文明也未必是循环论的、或决定论的。我认为,循环论只是相信循环论者的一种借口。
汤因比也写道:“人类的劣根性之一,就是喜欢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那些完全超出人力控制、以及难以为人类行为所及的各种力量。这种精神伎俩虽使得烦人的羞辱感转化为一种自负的新信念,以为宇宙这架庞大的机器处于运动当中就是为了干预人们的事业,但这其它不过是一种最隐蔽的‘哲学安慰’而已。”(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P127)
汤因比接下来所给出的结论是:“在我们对文明进程的分析中,尽管发现了周期性的重复运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受到这些运动作用的进程本身是同样具有循环性的。相反,如果说我们能够从这些周期性的次要运动得出任何合理的推论,那么就可以认为,它们以单调的上下摆却所支持的那种主要运动便是以相反的规则进行的。或者换句话说,它不是重复的而是发展的。”(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P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