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衰亡史(上下)
爱德华.吉本于1787年写完6卷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共用去20年的时间。
当时考古学尚不发达,所有的历史学家都是依赖于文献,吉本不采纳第二手的文献,基本依赖于同时代的文献,并做了大量的考证工作,所以他这部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吉本写这部作品时不是用论文的形式,而是用文学的形式写的,因此可读性很强,虽然现在有许多新的发现和论文,但这部作品仍然被许多人喜欢阅读,虽然他的语言有些古老。
这部作品之所以被称为“现代”的历史著作,是因为以前的历史学家都是根据宗教的观念描写历史,而这部著作是第一次根据政府、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来描写历史,对基督教的历史描述也非常客观,因此受到当时人们的许多非议。在第一卷第15章的末尾一段,他充分表现了他的讽刺和幽默,他对基督教历史的怀疑态度,他是这么写的:
我们怎么能原谅那些异教徒的哲学世界如此忽略全能的上帝呈现出的那么多明显的证据呢?不是对他们的理智,而是对他们的感觉。在基督和他使徒的时代,他们宣讲的教义被无数的奇迹所证实,跛足可以走路,盲人可以看见,病人被治好,死者可以复活,魔鬼可以被赶走,自然法则经常为教会服务。但是精明的希腊和罗马人闭眼不看这些奇迹,全力关注平常的生活和研究,没有理会这个世界除了现实政府还有精神的领袖。在泰比利乌斯时代,整个地球,起码是整个罗马帝国的所有省份,有三个小时的时间被超自然的黑暗所笼罩。即使是这种应该刺激人们好奇和对神畏惧的事件,在这个科学和历史的时代也没有引起关注。这件事发生在小塞内加和老普林尼在世的时间,他们一定受到这件奇迹的影响,或者是被以前记录所影响,这两位哲学家勤奋地记录各种自然现象,地震、陨石、彗星、和日食,以及所有他们收集到的现象。但他们两人都没有提到这件从创世以来人们眼中最大的奇迹。只有普林尼在他的其中一章中提到恺撒被谋杀时,太阳暗淡无光,而且肯定不是他那时代经历过的,耶稣受难时,曾被绝大部分后来的诗人和历史学家提到过的那次日食。
全书读起来有史诗般的韵味,吉本以其宽广的视野、用"罗马帝国的衰亡"这一概念和"基督教与蛮族的胜利"这一主题,贯穿并包容了公元2世纪至16世纪这1300多年间、以罗马帝国和拜占廷帝国为中心的、范围遍及古代世界3大洲的历史演变过程。在欧洲史学史上,把古代与近代的历史当作一个有机的发展过程连接起来、并编纂成如此规模巨大的通史之作,吉本是第一人。
吉本在书中不仅记述了罗马帝国由盛而衰、直至最后灭亡的经过,而且还涉及到了波斯、匈奴、日耳曼各部族、阿拉伯帝国以及土耳其帝国的历史。把这样一部持续年代久远、涉及国家众多、空间范围广阔、而且史事纷繁复杂的通史之作写得如此提要钩玄、井然有序,如果没有善于掌握全局和驾驭史事的高超才能,那是绝对不可想像的。
尽管吉本仍然恪守着政治·军事史的旧传统,仍然把历史发展归结为少数显贵人物的活动,仍然认为中世纪的欧洲文化基本上没有什么可取之处,然而他的非凡史才及其鸿篇巨作对后世史学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他的这部史学名著早已越出了一国的范围,成为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现如今它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书中的不少章节曾被选作大学教材,书中的语句不少已成为英语中的名句;许多西方著名学者曾为该书做过精详的注解。一般说来,在近代西方,还没有一部书能像吉本这部《罗马帝国衰亡史》那样受到如此高度的重视,对后人发生如此深刻的影响。
学生欣赏水平有限,读这部书所描述的宏阔的历史变迁场面不能深得其要领:对错综复杂的宗教起因以及如何战胜罗马土著宗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冲突与偶合,哥特人上帝之鞭阿提拉如何与西罗马帝国征战,提奥多西的统治是怎么促成罗马帝国分裂的,神学和偶像崇拜是如何影响罗马世界的世俗与皇室权利,里恩齐在文艺复兴前如何让罗马出现短暂的繁荣,查士丁尼的时代为什么会是东罗马帝国的转折区段,十字军东征中拉丁人与希腊人之间的矛盾以及推动十字军东征的历史因素,穆罕默德二世为什么会包围君士坦丁以及最终灭亡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的灭亡对世界的影响等等,以上都是相当有趣的历史问题,几乎是在人类中世纪时期面临的问题都能在这书中找到答案,更好的是他在描述一个新旧不断交替的历史事件,对于今天特别的有意义。但这些问题学生是不能思考的到的,更没有理解能力对这些事情找出点头绪,从五十章以后,看这部书简直就是在读天书,还是坚持给读完,希望写出点评论,但个人学识不足支撑,所以就引用一些网络资料,找出论点向您推荐这部书。
最后用吉本的话说就是:历史上无论哪个时代,黑暗光明与否,都是在推动历史的进步,为人类下一步的复兴与变革做铺垫,历史上制度间的变迁与损益,是我们学习的主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