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文学运动从来就和政治浪潮配合在一起,因果难分:五四时代的文学革命----反帝反封建;30年代的革命文学----阶级斗争;抗战时期----同仇敌忾,抗日救国,理所当然是主流.除此之外,就都看作是离谱,旁门左道,既为正流所不容,也引不起读者的注意,在这样的时代,诺大的文坛,哪个阶段都安放不下一个张爱玲,这正如她的身世.
对人生观察深刻,感受细腻敏锐的张爱玲,由于波涛起伏,大半生离群索居,深居简出,遗世独立的张爱玲身后依然坚持孤独.巧的是,冥冥中她似乎注定要在"月圆人团圆"的中秋节前夕离开人世.
张爱玲不但小说写得好,散文也写得好,其文字上的去用及创意不必提,最难得的是她对人性的了解极为深刻透彻.张爱玲描写对象阶级甚广,且在行文之间处处使用隐喻,令人玩味无穷.不过,也正是因为这层洞悉,张的作品不免透露出苍凉的意识.
王朔曾经这样评论她:在"五四"运动以后的女作家中,论作品质量之整齐,数量之可观,张爱玲都是数得着的.论创作成就她不是靠一部作品吃一辈子的作家,也不是靠思想激进而名噪一时的作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凡是中国人,都应当阅读张爱玲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