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山海经》全书分《山经》和《海经》两部分,被公认为中国古代的一部奇书。其成书年代和作者,历来传说绘纭。西汉刘歆称其“出于唐虞之际”,为禹、益所作。现代学者一般记为,《山海经》的成书约在战国初期后经秦汉人修订。西汉末年,刘歆将原来流传的三十二篇《山海经》,整理校定为十八篇,这两种本子现已失传。三百年后,东晋郭璞校注《山海经》使之重新流传于世。
《山海经》的名称最早见录于《史记·大宛列传》。关于《山海经》究竟属于什么性质的书,归于何种门类,一直是学界争论的话题。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把《山海经》列为“数术略形法类”,认为此 书是“大举九州之势”而求其“贵贱吉凶”。东汉以后,不少人认为它是一部实用的地理书,源于东汉明帝召王景,“赐景《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见《后汉书·王景传》)。《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将其列入“地理类”。清代纪昀等编纂《四库全书》,《山海经》又被列入“子部小说家类异闻之属”。而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中又认为:“《山海经》……盖古之巫书也。”现代大部学者倾向于它是一部古代地理为类著作。
《山海经》有图有文。清毕沅《山海经古今本篇目考》。云:“《山海经》有古图,有汉所传图,有染张僧繇等图。”东晋及其之前的古图早已散失,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一幅怪兽人神,基本上是从明清时候流传下来的。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珍品,书中记述的内容涉及地理、神话、宗教、民俗、医药、巫术等多个方面,是研究上古社会的重要文献。
本社此次整理《山海经》并将其列入“文华从书”中。整理过程中,吸收了历代诸家的成果 ,如清代毕沅的《山海经新校正》,郝懿行的《山海经笺疏》,汪绂的《山海经存》等。同时也参照了当代学者袁珂先生的《山海经校译》。又从各家的版本中,精选了四百七十多幅插图。我们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部具有一定阅读、欣赏、收藏价值的《山海经》。